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琛 黃云慧)扶貧先扶志,強技助立業。為了讓貧困群眾搭上技能脫貧快車,今年來,白河縣打好“產業技能+創業技能+就業技能”培訓組合拳,深入實施“私人訂制”技能培訓脫貧計劃,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使貧困戶腰桿直起來,雙手動起來,腰包鼓起來。
產業脫貧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是優勢,為了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提高產業技能培訓針對性與實效性,白河縣將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布局、群眾發展意愿、市場技能需求相結合,整合縣人社、農林、扶貧、殘聯及各類培訓機構資源,堅持整體規劃、統一安排、按需培訓、精準實施、實用有效的原則,確定養蜂、茶園管理、甘蔗、魔芋、中藥材種植、白山羊養殖等農村產業技術培訓以及農家樂、電商培訓等“短平快”實用性培訓計劃,堅持“一村一品,一業一策,一個項目一個方案”,立足市場抓培訓、拓展思路抓聯辦、對接市場抓就業,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將實用技術送到農戶門口,讓培訓內容與農村勞動力的“口味”精準對接,號準了脈搏,牽住了牛鼻子,發展對了路子,切實讓群眾學到了技術,掌握了方法,即使“靠山吃山”,也能變自然為資源,“足不出村”就實現了增收脫貧夢想。
43歲的城關鎮幸福村貧困戶梁昌喜,上有老,下有小,無法外出務工。今年參加了村上的養蜂技術培訓班,掌握養蜂技術后,看到了產業脫貧的路子,投資5萬元購買蜂種、蜂具,養蜂40箱,當年產蜂蜜220斤,增收1萬多元。特色農業產業技術培訓不僅提高了勞動力產業技術,也助推農村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形成規模,做出品牌。全縣累計新發展了核桃園7萬畝,茶園5萬畝,中藥材5萬畝,發展千頭以上養豬場12家,3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32家。發展木瓜加工企業8家,茶葉加工廠13家,培育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42個,建成電子商務平臺21個,網上銷售農產品70余個品種。
為了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提振創業精氣神,白河縣按照“創業培訓+創業扶持+跟蹤服務+典型帶動”的模式,在培訓課程上堅持技能脫貧與精神脫貧緊密結合,充實引導創業、創業難題破解等方面的內容,并增設新民風、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恩教育等課程,并對參加培訓的創業者在創業擔保貸款、創業獎補、稅收減免、證照代辦等方面簡化程序,在政策扶持送上馬、老師指導送一程,幫助扶貧對象進一步扭轉 “等靠要”思想,激發夢想,堅定信念,積極創業就業,實現長久脫貧。有的在培訓后找到適合自己創業的脫貧路子,有的扭轉了消極人生觀,開展積極生活,積極就業,變“我要當貧困戶”為“我要勞動致富”,有的得到培訓后續服務,將產業做大做強,一躍變成村里的脫貧“明星”。
白河縣冷水鎮星義村貧困戶秦榮新,一名堅強的農村女性, 2010年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了26萬的外債,她輾轉多地務工5年還清所有欠款。2014年被縣上創業政策吸引,開始返鄉創業養殖肉兔50只。2016年3月注冊白河縣冷水鎮新天地榮欣養殖廠。2017年9月參加縣上組織的貧困勞動力創業培訓掌握技術后,在創業優惠政策的推動下,進一步增添創業信心,將養殖廠規模逐漸擴大,現已養殖肉兔2300只,還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3人。
為了將技能與就業市場結合,白河縣注重面向市場找“訂單”,加強與龍頭企業的聯系溝通,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用人服務,著力開展“訂單”培訓,打造了職場“香餑餑”,促進群眾穩定就業增收。今年來,經實地考察,市場調研,與陜西遠元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把足部修護師技能輸出培訓作為重點培訓項目,每期12天培訓結束后經鑒定合格就可到遠元集團直營店就業,真正做到“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結業即就業”,自4月開班以來,完成足部修護師培訓16期1289人,定向輸出到福建、天津、武漢等遠元集團直營店75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達450余人,員工人均月收入達4500元。冷水鎮秧田村民阮輝,一個普通農村女性,今年34歲,初中文化,曾進過工廠,干過美容,跑過出租車,但都沒能做出一番成績。今年4月參加第一期培訓,12天培訓結束后,被分配到福建直營店,因為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第一個月就拿到了5400元工資,僅僅4個月之后,她又晉升為福清市新市街店店長,月工資達1萬元以上。
據統計,今年以來,白河縣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7451人,通過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創業273人,就業6500余人,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