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銀春 陳俊)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沿著綿延的南岔河,閑步走進白河縣茅坪鎮義和村畔,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燦燦的稻田鋪滿河谷,清風拂過,金黃色的稻穗隨風搖曳。
“稻谷開花時趕上好天氣,收成還可以。”馬良堯一邊收割稻谷,一邊欣喜地說。年近花甲的馬良堯是村里的貧困戶,一家老小全靠種地過日子,過去,遇上好年景,能夠自給自足,但是經濟上一直不寬裕。
精準扶貧啟動后,包建部門和駐村工作隊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鼓勵支持群眾利用平地種植水稻增收。通過合作社帶動,2016年,在義和村試種水稻50畝,產量高,銷路暢,每斤米賣到5元錢。老馬看到別人種稻谷都賺了,也動了心。
2017年初,他主動加入合作社,將自家5畝水田全部種上水稻。在農技人員的指導和自己的精心管護下,5畝水稻喜獲豐收,按照每畝1000斤的稻谷700斤的大米產量,5元1斤的市場價,僅種植水稻,老馬的錢袋子就增加了1萬余元。
近年來,該村積極爭取信息技術和項目資金支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農業園區,帶領群眾發展水稻、油葵等種植業。目前,全村培育龍頭企業2個、家庭農場1個、種養殖合作社1個,帶動160余戶農戶(其中貧困戶92戶)加入經濟組織,種植水稻100畝、蓮藕50畝、油葵300畝,栽植柿子1500余畝,養殖土豬2000余頭、山羊8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