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勝福 衛浩)提起養豬人們自然想到惡臭難忍,可并非如此。白河縣一家種養殖大戶試點引進生態發酵床養豬模式,以微生物復合菌將動物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物質和能量,同時達到了動物糞尿完全降解和無污染、零排放,實現了產業發展的循環高效和生態環保。
在中廠鎮馬鞍村種養殖大戶李青華的生豬圈舍內,20余頭肥豬即將出欄。李青華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份引進臺灣生物科技成果,試點采用生態發酵床養豬。主要是利用有機廢棄物秸稈、玉米芯、麥稈,噴灑攪拌微生物復合菌之后鋪設在圈舍內。
白河縣青華種養殖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青華:它主要是環保,豬干凈,圈舍沒有臭味,豬長得快,生病率少,身體強壯。按照(豬)的長勢,跟以前的正當模式相比,可能要提前一個月出欄。
據技術合作方介紹,生態發酵床養豬能夠達到除臭環保、節能省量、抗病促長、節水省工,提高品質,實現了常年不清圈、圈舍無臭味,是一種最新的環保型養豬模式。
陜西公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 雷云峰:復合菌和秸稈攪拌之后發酵,能提高圈舍內的溫度,基本上能達到20多度,這樣的話,我們的有益菌會把一些有害細菌消滅掉,使豬的發病率會大大降低,豬的品質更好,以后會形成有機豬肉。而且對空氣污染、地下水污染也有很好的處理,最后會達到零排放、零污染。
下一步,種養殖大戶李青華將采用種植秸稈等有機廢棄物養豬,然后用養豬糞便發酵堆肥,再用有機肥料栽培,形成有效生態循環產業,有效解決了養殖糞便清運、種植施用化肥等問題,不僅更大的釋放了產業經濟效益,而且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白河縣青華種養殖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青華:通過這次,我的感受很好、很深,目前(試點面積)只有八十多個平方,我想再擴建500個平方,把我的養豬產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