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黃云慧)為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在安置就業困難群體的托底作用,切實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近日,白河縣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公益性崗位降指標提標準。
該縣將原來的412個公益性崗位指標進行重新設置為300個,另外,對2016年、2017年的29個精準脫貧村,各增設2個公益性崗位,專項解決精準脫貧戶中有一定勞動能力人員就業,使他們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實現脫貧。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公益性崗位補貼由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兩部分構成。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從2016年10月起,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執行。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按照上崗人員個人自愿,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上崗期內可享受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是單位繳費部分,補貼期限一般為3年,如連續上崗期滿,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2年的上崗人員,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可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建立健全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享受崗位補貼的正常退出機制,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崗位補貼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上崗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凡超期在崗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要堅決予以清退。截至目前,各鎮已按照新設置的指標、標準和程序確定上崗人員,重新簽訂了崗位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