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琛 嚴威)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走進白河縣茅坪鎮義和村,公路邊成片的稻田便映入眼簾,田埂上,一位老農正喜呵呵查看著水稻長勢。
這位年過半百滿臉堆著笑容的老農正是家住茅坪鎮義和村的馬良潤。今年年初,他得知村里要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就盤算著把自家的土地資源利用起來,發展農業。結合縣上現行政策和本身實際情況,在考察學習過后,于今年5月份,在縣農業局和鎮上的引導下,在自家門前試種了30多畝新引進的“內香8518”水稻,并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了農家樂,起名為依荷農家
“我這個年齡外出打工人家不要,重活又干不了,就決定干起我的老本行,種點糧食和蔬菜,我老伴的廚藝還不錯,開個農家樂,自產自銷。今年村里準備依托水稻打造生態旅游觀光產業,我家的田地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水稻,在農業局的指導下,又引進了新品種,按無公害標準進行種植,日后農家樂的主食就以自家產的米為主,來消費的客人覺得吃得好了,肯定還會在我這兒買米的,”說起市場前景,馬良潤信心滿滿。
談起種植水稻這個想法的緣由,馬良潤憨厚的笑了,“大米是我們的主食,目前我們縣內種植水稻的少,我種的水稻用的農家肥,產出來米是純天然的,味道清香,口感好,而且吃著也放心。”
近年來,為了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民轉移就業,該縣鼓勵農戶轉變生產方式,拓寬思路,探索致富道路。在充分調研和試驗后,縣農業局引進“內香8518”型水稻進行試種,該品種質優良、口感好、抗逆性強,平均畝產達500公斤以上,能夠明顯提高大米的商品性。在種植過程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技術標準進行,并與當地生態旅游觀光產業結合起來,通過集生產、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模式,推動產業發展,擴大水稻種植面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已在西營鎮蔓營村和茅坪鎮義和村進行試種,試種面積達百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