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榆林,驕陽似火。7月29日,以“匯聚文明力量 唱響時代新風”為主題的2025陜西網絡文明大會在榆林舉行,來自政府、學界、媒體、互聯網等領域的代表齊聚一堂,交流網絡文明建設經驗、共話網絡文明建設新圖景。
這場盛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陜西網絡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場關于如何在數字時代傳承文明、創新表達的深度對話。
構筑清朗網絡空間的陜西方案
從關中渭南到陜南漢中,再到今日的陜北榆林,陜西網絡文明大會已走過三載春秋,眾多成果在歷屆大會上發布。每一屆大會都見證著陜西在網絡空間治理上的創新突破,記錄著三秦大地數字化進程中的文明足跡。
本次大會發布的《2025年陜西省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涵蓋了思想引領、文化培育、道德建設、行為規范、生態治理及文明創建等六大領域的創新實踐,“西安文明網新媒體矩陣建設”“‘2024絲綢之路萬里行·繁榮之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漢陽陵二十四節氣’線上系列文化宣傳視頻”等案例,展現了陜西在網絡文明建設中的探索成果。
與此同時,2025年“爭做陜西好網民”和“陜耀·網絡公益我行動”活動的正式啟動,將進一步完善全省網絡文明建設體系,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網絡空間治理新格局。
鄉村振興與文藝創新的時代交響
在陜北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間,一場由數字技術引領的鄉村振興變革正在上演。榆林市米脂縣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講述的高西溝村故事,生動詮釋了網絡文明如何為黃土高原注入新活力。
過去,高西溝村的小米、蘋果等優質農產品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近些年,高西溝村人將直播架支在谷子地埂上,蹲在蘋果園里舉著手機直播。依托網絡,高西溝村收到的訂單越來越多,快遞車一趟趟往村外跑,將高西溝的“金穗穗”“金果果”送到了千家萬戶。
“2024年,高西溝村集體收入突破8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500元。”姜良彪說,依托網絡文明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高西溝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正席卷各行各業,推動著更多傳統領域向線上空間拓展延伸。
去年8月,游戲《黑神話:悟空》中一段帶有渾厚陜北味的陜北說書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這就是網絡和藝術的雙向奔赴,是文藝在網絡加持下所迸發出的蓬勃生命力。”陜西省文聯創作評論部主任賈李娟說。
2023年4月,“陜西文藝界”數字化平臺全新上線。平臺以官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為載體,實現了一號多端、標識統一、平臺聯動。目前,平臺網站已入駐藝術家24000余人,展陳各類藝術作品8000余件,視頻號進行文藝直播50多場,制作發布視頻近300個,總訪問量閱讀量達500余萬次。而在2024年底上線的“藝術陜西”數字平臺,與“陜西文藝界”數字平臺雙生并蒂、優勢互補,共同拓展了陜西文藝網絡傳播空間。
“未來,我們想讓每個藝術家都有‘云端舞臺’,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指尖遇美好’。”賈李娟說,乘數字時代的東風,讓文藝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多樣的姿態,走進萬千百姓家,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
創新網絡科普模式的陜西經驗
網絡空間的清朗環境需要持續加強謠言治理,不斷擴大真相傳播。其中,醫療健康領域是網絡謠言的重災區之一,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維新,用專業的素養和創新的模式給出了解決方案。
李維新以《52歲神經外科醫生高能量的一天》系列短視頻,用輕松活潑的方式普及醫學知識。視頻中,他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偏頭痛怎么辦”“怎樣搬重物才正確”等生活化話題,以詼諧幽默的講解贏得網友喜愛。
在李維新看來,“網紅”并非貶義詞,更不應只是追逐流量和帶貨的“代名詞”。作為醫者,他更看重的是通過網絡平臺接觸更多患者,推動醫學知識普及。
“流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李維新表示,通過短視頻,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用專業知識凈化網絡、去偽存真,這才是醫者參與網絡文明建設的真正意義。
來自文化領域的科普達人于賡哲也在用自己的專業功底,傳播著文化故事。
“做科普就像端著一杯水,但背后需要有一桶水的儲備。”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說。作為活躍在各大新媒體平臺的文化科普達人,他用專業與創新,讓厚重的歷史文化煥發新生。
在《長安的荔枝》劇組探訪視頻中,于賡哲細致解讀每一個道具背后的歷史淵源,視頻發布后收獲不少網友關注。在他看來,陜西作為擁有兵馬俑、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等眾多世界遺產的文化大省,需要通過創新表達讓文物“說話”。
“科普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與普及,更是思維方式的傳遞。”于賡哲分享了他的科普心得:要抓住“荔枝”這樣的熱點切入,掌握網絡動態,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學術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引發人們的心理共鳴。
從鄉村振興的數字實踐到文藝傳播的創新表達,從醫學科普的專業示范到文化傳承的現代詮釋,本次大會呈現了陜西在網絡文明建設中的多元探索。當傳統遇見現代、當專業擁抱大眾,接地氣、有溫度的具體實踐成為網絡文明建設中的一抹亮色。
每個人都是網絡文明的參與者、建設者,攜手共建清朗網絡空間需要多方共同參與。本次大會不僅總結了陜西在網絡文明建設方面的經驗成果,更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推動陜西網絡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群眾新聞記者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