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7月14日至19日我省大部分地區晴熱少雨,將出現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單點最高溫度接近歷史極值的高溫天氣。”省氣象臺副首席預報員劉菊菊介紹,關中平原高溫日數將達6天,部分地方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局地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陜北東部、陜南河谷地帶高溫日數1至3天,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高溫最強盛時段為15日至16日。受熱力不穩定影響,午后局地易出現雷雨大風等對流性天氣,需密切關注短時臨近預報預警信息。
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煦庭表示,持續高溫天氣可導致處于分蘗期的水稻分蘗減少,加快發育進程,影響有效穗數,也會導致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強,消耗過多的養分,導致葉片萎蔫,植株生長不良,夏玉米幼苗生長緩慢,春玉米拔節抽雄受阻。同時,高溫干旱對關中、陜南獼猴桃葉片和果實正常生長將產生影響,部分獼猴桃果實可能出現高溫日灼。關中、陜北北部蘋果果園受高溫影響將出現葉片卷曲萎蔫,部分套袋向陽果實可能會出現日灼。
張煦庭建議,陜北東部、關中平原和陜南河谷地帶高溫區加強防范蘋果、獼猴桃、葡萄等經濟林果日灼危害;陜北南部、關中和陜南糧食作物種植區適時采取措施抗旱保秋糧,有灌溉條件的及時澆灌,特別是關中平原高溫疊加干旱區及已經受旱的關中中部。各地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果園、茶園和大田溝渠疏通和排漬清淤工作,同時加強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預防喜旱病蟲害發生。
持續高溫天氣可能會對身體健康、旅游出行、能源保供方面產生影響。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專家王丹表示,7月14日至19日,全省大部分地區高溫悶熱指數在偏熱以上等級,其中陜北東部、關中平原、陜南河谷地帶達酷熱等級,高溫健康風險等級較高。持續高溫天氣也將提高中暑風險等級,建議游客減少戶外游覽、長途徒步等活動,做好補水、防曬及降溫措施,同時謹防午后雷雨大風等對流性天氣的不利影響。
此外,我省大部分地區電力負荷氣象條件等級較高,用電需求較常年同期偏高8%至16%。王丹建議,各級有關部門要加強電力運行監測與調度管理,科學調配供電、供水資源,切實保障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