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41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萬億元,年均增長7.3%,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實現翻番。”11月24日上午,陜西省舉辦新聞發布會,省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圍繞“聚焦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10年來,陜西省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41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萬億元,年均增長7.3%,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實現翻番。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煤化工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單晶硅片、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三次產業結構由9.5:55.9:34.6調整到8.1:46.3:45.6。縣域經濟年均增長7.7%,城鎮化率提高13.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和9.9%。
“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量、做大經濟總量是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也是省發展改革委的重要職責使命。”劉迎軍表示,陜西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協同并進。
據介紹,在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方面,陜西加大謀劃高質量項目建設力度,爭取將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同時,聚焦項目落地見效,常態化組織項目觀摩活動,繼續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用足用好項目前期費,加強項目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高項目決策科學化、推進專業化、實施規范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水平,全面提升項目推進質量。在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陜西在繼續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同時,加快推進市場化融資,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陜西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聚焦“做實做強做優制造業”“推動能化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加快服務業提質增效”三方面。
據介紹,在做實做強做優制造業方面,陜西加快推進23條產業鏈建設,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深化上下游協作,提高重點企業在陜配套率。支持西安集成電路、寶雞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國示范性標桿。促進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在推動能化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方面,陜西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開展全周期技術創新,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發展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可降解塑料為代表的高端化學專用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大力培育氫能、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在加快服務業提質增效方面,陜西推動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陜西將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大力度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產業布局集群化。”劉迎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