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陜北大地,綠色再次蔓延開來。
坐落在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的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榆林化工),在習近平總書記“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的鼓舞下,正加強科技創新,加快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能榆林化工考察調研。該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更加堅定發展煤化工產業,堅持走好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一支支年輕隊伍的推動下,企業的創新發展活力迸發,決心要在陜北這片大地上干出更為出色的成績,讓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綠”。
科技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進入4月,陶龍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沉了。作為國能榆林化工聚乙醇酸項目的工藝負責人,該項目的每一步進展、每一處細節,陶龍都要時刻關心。對他和同事們來說,這個全球首套5萬噸/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月20日,國能榆林化工聚乙醇酸項目建設現場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陽光下是建設者忙碌的身影。
“煤炭制成合成氣后,經過該項目裝置里一連串高效‘加工’,便可得到聚乙醇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可降解性能較強,通過該裝置,煤炭可實現高效清潔利用。”陶龍告訴記者。
去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能榆林化工考察時強調,要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我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很激動、很受鼓舞,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煤化工產業的信心。”回憶起去年的“高光時刻”,陶龍的言語仍然激動。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今,國能榆林化工經過10年的建設運營和創新發展,項目現場已是一派塔罐林立、管廊交錯的景象。
國能榆林化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姜興劍表示,企業將緊盯“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技術進一步優化升級,實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深度發展,用實際行動做好煤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這篇大文章。
讓高質量發展底色“更綠”
2020年底,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一階段工程)(簡稱CTC-1項目)一次打通全流程,用時37小時產出合格MTO級甲醇,創造了國內從投料到產出甲醇用時最短紀錄。
這背后,是該項目構建從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烴及各種化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由黑到白”的跨越,也是國能榆林化工乃至榆林市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走進國能榆林化工聚丙烯樹脂包裝車間內可以看到,被稱為“工業大米”的聚丙烯顆粒從料倉管道流出,經過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封裝后,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產品各項性能指標經測試達到市場同類產品優等水平,通過下游客戶試用,完全滿足加工需求。”國能榆林化工技術質量部工程師楊學超介紹。
在陜西這個中國能源“金三角”腹地,國能榆林化工的一批又一批新時代工匠,決意要把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化為源源動力。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發展信心和動力,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國能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業部工藝主任牛強斬釘截鐵地說。
去年9月,總書記來此考察時強調,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在國能榆林化工員工的記憶里,總書記來到企業考察調研時對綠色環保產品非常關注,也十分關心煤化工產業的綠色發展。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企業將找準綠色發展方向,采用能源轉化效率更高的技術,既降低能耗,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姜興劍表示,“我們將下功夫做好新技術的研發,解決白色污染和一些特殊材料‘卡脖子’的問題,推動煤化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探索廢水、廢鹽、廢氣處理工藝新模式,在國內煤制烯烴行業內實現廢水的近“零排放”……如今,國能榆林化工正大踏步走在綠色發展之路上。
勇擔光榮使命 譜寫青春篇章
2021年有兩個特殊時刻讓國能榆林化工甲醇事業部工藝工程師朱振奮格外振奮:一個是總書記到來的9月13日,另外一個是11月21日。
9月的那一天,在年產40萬噸乙二醇項目現場,一群身著藍色工裝的企業職工,意氣風發地站在總書記面前。同傳統能源企業從業者不同,國能榆林化工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2歲。
“一支年輕的隊伍啊,欣欣向榮。你們是承擔著歷史任務的一批人。”總書記在國能榆林化工對廣大職工的勉勵,在該企業的年輕人心里種下了奮斗的種子。“我們將以總書記的鼓勵為動力,發揚釘釘子精神,為企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朱振奮說。
11月的這一天,國能榆林化工4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產出合格乙二醇產品。該項目的成功投產,開創了國內煤制甲醇聯產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延伸的先河。
這一刻,被朱振奮與同事深深銘記。在他們日夜奮戰下,該項目歷時108個小時產出合格乙二醇產品。
“與其他煤制乙二醇項目相比,該項目單臺反應器按10萬噸的規模配置,實現設備和裝置的大型化,整體上提高了設備和裝置的效能,并大大降低了能耗,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提升。”朱振奮告訴記者。
“使命光榮、使命重大,希望寄于你們,希望也寄托在新興產業上。”踐行總書記囑托,如今在國能榆林化工,一支支承擔光榮使命的年輕隊伍正成長為企業發展的“主心骨”和“生力軍”。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深感責任重大,也堅信‘實干才能興邦’。我將立足崗位,勇于奮斗,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在接續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國能榆林化工青年黨員王欣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