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日前發布數據顯示: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21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較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2019年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5%。
據調查,2021年我省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較上年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名義增速)7.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745元,較上年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1%,兩年平均實際增長7.2%。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3.2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為2.76∶1,較上年縮小0.08。農民工月均收入4532元,比上年增長10.9%。
調查還顯示,2021年我省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其中,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53.3%,達15228元,較上年增長8.4%。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347元,同比增長11.1%,兩年平均增長5.2%,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呈恢復性增長。
記者1月29日從省商務廳獲悉:2021年我省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全年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增市場主體3.34萬家,同比增長102.7%,新增企業17825家,同比增長29.2%。
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去年我省頒布《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出臺《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方案》,加快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面實施。制度創新成果豐碩,我省成立9個自貿工作專題組,確定第一批34項重點改革創新事項,探索形成6項首創性改革創新經驗,總結形成94個改革創新案例,其中8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30項在全省復制推廣,為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特色產業加快聚集。去年西北地區最大的微生物測序中心等入駐陜西自貿試驗區,臨空產業、跨境電商、醫療康養、數字文創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協同發展穩步推進,我省推動自貿試驗區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相互賦能,籌建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實現西安區域與濟南、蘭州等13個城市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