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趙昊)“設立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減輕企業稅負,讓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把人才都留在陜西……”記者從陜西省新聞辦今天(1月9日)上午召開的《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解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陜西此次出臺的一系列稅費改革將致力化解中小企業發展難題,激活民營經濟活力,最終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
設立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 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發布會上,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劉紅春介紹說,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看,目前我省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不足,也是我們經濟發展的短板。其中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這次的《意見》中,從三方面著力緩解這個問題。
“首先就是給中小企業增信。”他說,為中小企業增信,通過財政注入資本金、增資擴股、風險補償以及建立政銀擔合作分擔機制等,支持各級政府擔保機構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獲得銀行貸款。
“通過獎補、培育、輔導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登錄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對于上市、增發、新三板掛牌、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都有相應的獎補政策,鼓勵和激勵陜西中小企業更多的走向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他表示,支持多渠道融資的同時,通過創業擔保貸款,可以解決創業者啟動資金的問題。
劉紅春說,此外,還將設立產業基金,通過政府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我省現在已設立28只基金,設計規模達到835億元,主要支持創業創新、中小企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