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報考我省公務員的各位注意了,今日(30日)零時,考生可在網上注冊報名了。今年,我省面向社會公開考試擬錄用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3628名。報考人員可在3月30日零時至4月3日24:00登錄陜西人事考試網(http://www.sxrsks.cn)注冊報名。
昨日,華商報記者從省公務員局獲悉,計劃招錄3628名中,全省2015年統一考試錄用各級機關公務員(選調生)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錄用計劃3375名,從優秀工人農民中考試錄用公務員計劃253名。錄用計劃中,還有個別職位面向少數民族或殘疾人員報考。
針對往年報考中的一些問題,華商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報考職位:每個考生只能報考一個職位
據介紹,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憑考生本人有效身份證(二代身份證或有效期內的臨時身份證)注冊。報名時,所提交有關信息應全面、準確、有效,并對所填信息的真實性作出承諾。
報名與考試時使用的身份證所載信息必須一致。報考人員每人只能選報一個職位。因本人提供信息與資格條件不符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負責。
>>報考年齡:通用規定為18至35周歲
報考人員的年齡通用規定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79年3月30日至1997年3月29日期間出生)。少數職位是因崗位特殊性、用人單位現有人員年齡結構等原因作了具體的年齡限定。
報考人民警察職位的年齡規定為,報考地市及以下公安機關一線干警的人員年齡不超過30周歲(即1984年3月30日以后出生);報考公安特警的人員年齡不超過25周歲(即1989年3月30日以后出生)。司法監獄系統干警報考年齡一般不超過30周歲,法醫、獄醫等特殊職位招考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司法警察的,參照上述有關年齡規定執行。
“30周歲以下”是指截至2015年3月29日,不超過31周歲生日(以身份證上標明的出生月日為準)都可認定為屬于“30周歲以下”。其他年齡規定同理推計
>>報考學歷:高等教育自學文憑也可以
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國民教育學歷文憑主要有三種,即: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即普通招生計劃高等教育學歷)、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證書、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從1993年起,國家開始統一印制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從2001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的管理實行電子注冊制度,并委托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學歷電子注冊,2001年以后的學歷證書可以在中心注冊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www.chsi.com.cn)上查詢,在該網能查到的學歷即為國民教育學歷。凡無學歷電子注冊或與國民教育序列高等教育畢業證書格式不符的其他證書等均不屬于國民教育序列畢業證書。
在讀的高等院校學生能否報考?據介紹,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讀的“非2015年畢業”的大專、本科、研究生均不能報考。
同時,在讀的非2015年應屆畢業生中的專升本、研究生人員,也不得以以往取得的學歷報名。常住戶口在陜西或陜西生源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畢業生,通過非全日制形式正在進行上一層次學歷的學習,可用已有學歷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
>>職位分析
80%的職位限本科及以上學歷
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陳沐飛認為,今年陜西設2609個職位,招錄3375人,較去年增加816人,招錄人數回到2011年水平,創4年新高。其中,有285個職位面向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共招錄305人;有207個職位須參加專業科目考試,占總職位的8%。由于今年專業科目成績在總成績計算中的權重升高,由10%提升到20%。
各市行政系統和楊凌示范區招錄規模最大,職位數和招錄人數分別占總數的62%和63%,遙遙領先于位居第二的黨群系統。今年招錄選調生219名,占總人數的6%。
高中生也有用武之地
陳沐飛認為,本次招錄主體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占總職位的80%,其中,有198個職位明確要求“普通高校全日制統招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專科學歷的職位占19%。雖然本科學歷最有優勢,但低學歷的人員也有機會參與競爭。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科員一職招錄62人,僅招錄25周歲及以下的男性,陜西籍兵源。高中學歷要求面向解放軍特種部隊或武警部隊退役士兵,5年以上軍齡;大專學歷要求面向退役士兵,2年以上軍齡。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對視力有一定的要求,單側裸眼視力不能低于4.8。
法學類等五大專業熱度最高
陳沐飛認為,在本次招錄考試的專業要求中,法學類專業、管理類專業、財會類專業、語言文學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出現率較高,是最熱的五大專業。
陜西對基層工作經歷要求寬泛,本次招錄共有2504個職位對基層工作經歷無限制,占總職位的96%。要求2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職位僅占4%,請應屆畢業生牢牢抓住本次機會。據統計,陜西共有90%的職位不限政治面貌,招錄人數高達91%,其余職位對政治面貌劃分得非常細致。其中,中共黨員招錄人數占8%,民盟、民革、民進黨派等也占一席之地。 華商報記者周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