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在2014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官之際,全國共有6484名“走讀干部”在專項整治中被查處。整治查處是在消減存量,但如何同時確保不再新增,才是整治干部“走讀”的治本之策。2014年,陜西省委辦公廳出臺《關于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試水領導干部“家隨崗走”。新政實行大半年,究竟能否有效整治“走讀”,能否讓干部扎根當地、融入群眾?記者日前赴陜作了調查。
提拔任用,先得同意在工作地安家
“以前想過來看他一下,還擔心他老覺得我在監督他,現在有政策規定,咱名正言順地就搬過去了。”寶雞市麟游縣人社局普通干部薛紅梅坦言。
薛紅梅,麟游縣縣長李武發之妻。2014年6月,薛紅梅工作關系由寶雞市渭濱區計生委調至麟游縣人社局,夫妻二人結束了多年的兩地分居生活,在麟游縣安置了自己的新家。
夫妻二人之所以能夠從異地分居轉變為一起在工作地安家生活,這主要得益于薛紅梅口中的“新政”。《意見》規定:“現有市縣領導班子成員中,凡沒在工作地安家,要做出計劃逐步實現就地安家,組織部門幫助協調其家庭困難。”“隨調配偶的工作,安置地黨委組織人事部門應參照配偶本人職務職級和從事職業合理安置。”
除了要求現有的市縣領導干部班子成員要有計劃地進行在工作地安家外,《意見》同樣對新提拔的領導干部也作出明確規定:“今后新提拔的市縣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必須在工作地安家,其配偶也要隨調隨遷,并作為提拔使用的必要條件。”
“我們在考察市縣主要黨政領導干部人選時,首先就會問‘能不能把配偶帶過去,能不能在工作地安家,如果可以才納入考察范圍。”陜西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渭南市白水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張全才就深受“走讀”之苦。2011年,他由蒲城縣調到白水縣任常務副縣長,但妻子劉艷芳卻仍然留在蒲城工作,張全才不得不長年奔波兩縣之間,“既影響全身心投入工作,又耽誤了照顧家里,費心費神。”
2014年11月,在組織部門考察張全才時,他作出保證—把家安在白水。張全才的任命書下來僅過了兩周,劉艷芳的調令也就到了白水縣進修學校。
鄭清春,2014年12月任勉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配偶唐雪芹現已調至勉縣財政局工作,已在工作地安家。
鄭永濤,2014年12月任漢中市漢臺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配偶王娟,現已調至漢中市社會保險經辦中心工作,已在工作地安家。
新政實施以來,已有近百名市縣黨政干部正職攜家帶口,奔赴新地,開啟新生活。
主要領導當地安家,干部作風普遍好轉
“家安下來了以后,讓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跑基層,以前周末要回市里,一周只有五天時間工作,市上開開會、縣里開開會基本上就過去了,現在一周5天變7天,下鄉的時間更充裕了。”李武發談起安家前后的變化很有感觸。在麟游,因為縣長的帶頭,老百姓曾經反映“干部走讀”現象,已基本看不到了。
整治領導干部工作作風,關鍵就是要抓住主要領導的作風轉變。“凡是有主要領導安家的市縣,干部的作風普遍好轉。”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以前,李縣長周末都會回到市上的家里,我們可以徹底休息一下,現在他周末基本上都在下鄉,我們辦公室的同志即使周末也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麟游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劉新虎“叫苦”。
現實中,市縣主要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又有很多領導干部只身一人在工作地,吃食堂、住辦公室,既沒有家的溫暖,也沒有親人的照顧,甚至生活、飲食都不規律,給身體造成了很多隱患。“隨崗安家”政策的推出,讓這些干部們身邊有了親人的照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很多隱患的發生。
2015年1月,張晶終于結束了天天擔驚受怕的日子。張晶的丈夫是郭柱國,現任渭南市臨渭區區長。“他有高血壓,以前異地的時候,生怕有個什么萬一,身邊連個人都沒有,現在一起了,我每天可以照顧他,他自己壓力小了,我也不用跟著擔心了。”張晶說。
雖然隨調隨遷對領導干部安崗安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社會上依然不乏對領導干部配偶隨調隨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出格”行為擔心。“領導配偶距領導越近,也就意味著距權力越近,發生貪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為此,《意見》明確一條:“交流任職的干部不準把家安在賓館、酒店、招待所,防止配偶在隨調期間突擊提拔或違規逆向流動,禁止家屬在工作生活中享受特殊待遇等現象,一經發現嚴肅查處。”
“去年過年,就有人在我買東西時問我是不是誰誰的家屬,我說你認錯人了。”薛紅梅說,“自從來到丈夫的工作地,對自己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嚴格了。”
并非要求過分,只是回歸“底線”
既是試水,難免有不同聲音。其實,《意見》剛出臺時,并非“掌聲一片”,一些領導干部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和疑慮。有的說,如果配偶的職級比自己高怎么辦?如果配偶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去了發揮不了作用怎么辦?有的說,隨調隨遷意味著家庭生活環境的徹底改變,隨調隨遷后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回不去怎么辦?有的說,隨調隨遷主要是解決安心的問題,對安家以后仍不安心的干部怎么辦……
“其實在制定這個意見之前,我們就通過干部信息檔案進行了反復測算、多次模擬,結果顯示,市縣黨政領導干部符合在工作地安家的人數為75%以上。這就說明,這個《意見》是符合領導干部實際的。”陜西省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毛萬春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落實到干部隊伍管理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干部懂得,當干部就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接受更嚴格的約束。因此,《意見》只是回歸了對黨員干部的底線要求。”
2014年6月中旬,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韋再華的工作關系,從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到了安康學院。韋再華是陜西安康市委書記郭青的妻子。郭青是2011年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調至安康任職市委副書記,屬于“京官調任地方”。此前,由于其長期在北京工作,家也在北京。在此3年間,夫妻一直兩地分居。去年陜西出臺隨崗安家的新政后,他們提出申請,最終完成了工作調動,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談起率先執行“隨崗安家”的原因時,郭青表示,一方面對于省委制定的政策,作為市委書記要堅決帶頭執行;另一方面,要給市里的同志,給班子成員、縣區做一個表率。“我妻子是高級科研人員,現在還帶著4個博士生,客觀上講,她到安康來確實有一些委屈。”郭青說,“其實哪一家沒困難?關鍵還在于下決心克服。”
記者注意到,新政也并非“一刀切”,《意見》規定:“現有市、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中,確有特殊情況,配偶不能隨調隨遷的,需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查同意。”“針對特殊情況,下一步我們還要收集、梳理、總結,逐步明確細則和規范操作。”毛萬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