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白圩瓏)昨日,省消協金融消費體驗活動在含光路招商銀行城南支行舉行,以具體案例加消費提醒的方式,為市民們講述了網絡消費、網上支付容易遭遇的消費陷阱。
網上支付勿使用公共電腦
市民王女士過年前從廣東回家,為了方便就在酒店的電腦上購買飛機票,多次輸入銀行卡密碼,網上卻顯示未成功支付,可查賬時發現卡上近15萬元被轉走。經過核實,王女士發現這筆錢被采購成了游戲點卡。
消協提醒:使用辦公、家庭外等公共電腦時,存在資料泄露風險,網上支付盡量不要使用公共電腦。
不清楚的二維碼勿亂掃
王小姐在網上選購了一件500元的毛衣,被網店告知掃二維碼可返100元紅包,可王小姐掃描后,紅包界面并未出現,相反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經警方調查,王小姐掃描的二維碼中含木馬病毒。
消協提醒:一些不明的二維碼中含有木馬病毒,下載后可自行安裝,病毒潛伏在后臺運行,盜取用戶信息。所以來路不明的二維碼最好不要掃描。
免費WIFI下勿用支付功能
2月20日凌晨1時,李先生睡下沒多久,突然接到銀行發來的短信,稱其銀行卡從ATM機上取出人民幣2000元,不到1小時,李先生共接到17條取款短信,被轉走了3.4萬元。原來,李先生有“蹭網”的喜好,經常使用免費WIFI,為此,不法分子設置了沒有密碼的WIFI信號,一旦有人使用,用戶的操作記錄就會被不法分子復制,并使用相關軟件破解。
消協提醒:市民平時最好關閉WIFI自動連接功能,需使用WIFI時應看清其名稱,不要在不明WIFI鏈接狀態下進行網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