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紅包是中國傳統習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紅包也走進了電子時代。“今年流行在微信里發紅包,幾個群里發的我都搶到了紅包,雖說數額不大,還是覺得很好玩。”西安80后小伙張揚告訴記者。
紅包習俗進入微時代 發紅包也變得很好玩
“快,大家都準備好,我要發紅包了。”大年三十晚上,西安市民梁先生的微信里塞滿了朋友的紅包祝福,他緊緊盯著屏幕,來了紅包就迅速打開,生怕錯過了。
梁先生也偶爾自己發幾個紅包,好友們都是迅速就搶光了。“有些群平時都不怎么出現,也沒人說話,可是你發了紅包之后,馬上就被搶光了,幾秒鐘的時間,太快了。”梁先生說,盡管數額都不大,但大家樂此不疲,你發一個我發一個,很熱鬧,似乎年味也就在這里體現了。“多的能搶到上百元,少的也就一分兩分,這種傳遞不在于數額,而是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年味新的表現。”
“我今年已經收到了156個紅包了,總共200多塊錢,大家玩得很開心,初一一大早我準備給大家發一些紅包。”齊女士說。
“過年送紅包是國人的傳統習俗,無論是收紅包還是發紅包,其實真的不在乎有多少錢,通過這種新的電子創新方式,既有游戲性又有互動性,一下子拉近了與親朋好友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齊女士表示,這種將社交媒體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新方式,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也體現出科技創新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傳統紅包模式依然延續 是傳承也是祝福
盡管電子紅包在年輕人群里非常受歡迎,但對于西安市石女士的家庭而言,傳統的紅包模式依然在延續。
“每到過年前,爺爺就安排我們幫忙去換新錢,在過年里派發給小一輩。”石女士說,爺爺給每個小孩都發紅包,里面是500塊錢現金,小孩子們拿到紅包都很開心。
石女士告訴記者,盡管電子紅包很流行,但她和家人將堅持使用傳統紅包。“這既是老習俗,也是傳承的一種方式,發紅包是一種年的味道,如果換成電子的,可能少了一點過年的感覺吧。”石女士說。
西部網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部分市民表示將延續傳統紅包,年輕市民則表示熱衷支付寶、微信紅包等新型紅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