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上午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為了配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國務院辦公廳已經轉發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工資調整的三個實施方案。這是官方首次對近日盛傳的機關事業單位“漲工資”做出的回應。
國務院辦公廳已轉發三文件
胡曉義表示,也有個別人的收入會有所減少,但是這部分人肯定是繳費特別多的一部分人,長遠來看不吃虧。“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本身需要改革,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果簡單地理解為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是增加工資,是不準確的。”
在回答關于公務員工資增長是否為六成的時候,胡曉義稱“這肯定是一個誤解”。他說,配合此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確實要完善工資制度。國務院辦公廳為此轉發了三個實施方案,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目前,這個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各單位應按照國辦印發的文件執行。胡曉義強調:“不能以網上傳的文件為準。”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基金單獨建賬
胡曉義說,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第六條中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
“之所以這樣規定,一方面是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工資的供款渠道是明確的,主要是財政資金供給,所以各級財政還是要負重要的責任。”胡曉義說,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的撫養比——也就是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比例比企業高。
他說,考慮到撫養比不平衡,更不應該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基金混用,還是要堅持以財政供款為主的資金渠道。所以落實決定關于單獨建賬、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就不會出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后“吃”企業結存基金的情況。
要引導企業年金更快發展
此外,有觀點認為,用財政的錢繳納企業年金會造成制度上新的不公平。對此,胡曉義回應稱,企業年金現在有2200多萬職工參加,積累了7400多億資金,應該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就制度而言這是起步。這次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如果只是改基本的制度還是不完整的,所以這次統籌考慮了基本制度改革和多層次體系建設,這樣就把企業年金的設計引入到改革內容中。
胡曉義表示,說到企業年金的供款渠道,公務員的供款渠道只有財政,沒有其他渠道。至于說到制度公平的問題,問題的實質在于如何引導企業年金更快地發展,使更多的企業職工能夠不但有基本養老保險保障,而且有補充養老保險的補充保障,這樣有利于整個社會公平。
胡曉義稱,目前為止,政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企業年金繳費的稅收優惠政策。2014年1月1日開始施行企業年金的有關新規定,不僅個人繳費部分延交個人所得稅,而且在投資收益進入到個人賬戶的部分也是延交個人所得稅,這都是一些積極的信號。
據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