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減負減了多年,為啥收效甚微?12月10日,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陜西省政府門戶網站訪談時,分析了中小學生減負難的癥結所在。認為學生減負還需政府、學校、家長三方的努力。表示我省將定期公布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指數。
■應試教育是學生減負難最主要原因
針對網友提出的減負難問題?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表示,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很多減負政策,但效果不太明顯。他分析,減負難的癥結主要有三個。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問題。中考高考的存在導致學校只有讓學生考取好的成績,才能贏得家長認可,一些地方政府也往往把學生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標準,因此,學校只有通過增加學生的作業和補課,千方百計提高成績。這是目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家長配合問題,教育部門實施減負舉措,不讓學校補課,一些家長反而給孩子報名在校外補課。第三是減負措施的執行力度落實不夠問題。
■1.4萬名教師輪崗促進教育均衡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從根本上治理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我省除了加強“監查”,今年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縮小城鄉區域之間辦學水平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一處處長王彬武說,從今年起,我省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交流輪崗是雙向的,不僅優質學校教師到薄弱學校幫扶,薄弱學校教師也到優質學校跟班學習。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已有1533名校長、1.4萬名教師參加了交流輪崗,其中有3844名縣級以上教學能手。
■我省將定期公布學生課業負擔監測指數
訪談中,有網友提出“教育部門能否對學生課業負擔情況有測評指標,定期公布,這個可以實現嗎?”王海波對此建議表示贊同,他說,2011年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根據各省的經驗,省教育廳已經在全省建立了中小學生監測指標,并向各市教育局下發了方案,將學生作業量、違規補課、考試管理,包括學生休息和鍛煉時間,還有招生秩序,教學教輔使用都列入監測指標。每項指標都有重點,要求各市縣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監測,目前這項工作還處于試點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下一步我們還要做一些相應工作,推動測評工作定期開展,數據定期公布。
■不允許老師讓孩子到課外輔導班補課
針對有網友提出的,個別老師教學中在課堂上講一半,留一半放到自己的課外輔導班講的做法,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表示,省教育廳有明確規定,在職教師不得辦課外輔導班,也不能參與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的文化輔導。教育部門一旦發現會對老師進行嚴肅處理。
■保持必要的作業量是必須和合理的
針對網友提出的能否徹底取消孩子課外作業的問題,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一處處長王彬武說,作業是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不能因噎廢食把所有作業去掉,有一定作業量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義務教育段有嚴格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能留書面作業,小學其他年級作業量不能超過1小時,初中作業量不能超過2小時。
■義務教育禁止分重點班和普通班
針對部分家長反映的個別學校分重點班的問題,王海波副廳長表示:國家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都不能設重點校、重點班。特別是2007年以后,嚴格控制在小學和初中設立重點班和重點校,一直是這么做的。如果哪個小學或初中設立重點校、重點班,歡迎向我們舉報,一定會查處。 本報記者張彥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