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民辦學校戴上“中華”“中國”“國際”的“大帽子”唬人,沒門!陜西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意見規范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審批管理,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命名不得使用“中華”“中國”“國際”等字樣。
《意見》規定,除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外,其他任何部門不得審批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
規范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命名。所有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只能使用一個名稱,公開制作的廣告、校牌和網站中不得使用簡稱。學校冠名由“行政區劃+字號+標識”3部分組成。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際”“軍隊”“司法”等字號和超過審批部門本級行政區域范圍的字號。
《意見》還明確了命名原則:職業高中、職業中專統一命名為“×××職業學校”;初中和高中統一命名為“×××(初級、高級)中學”;小學統一命名為“×××小學”;其他各級各類社會文化培訓機構統一命名為“×××培訓學校”或“×××培訓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統一命名為“×××技能培訓學校”;技工學校統一命名為“×××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統一命名為“×××高級技工學校”,培養預備技師的技工學校統一命名為“×××技師學院”。
對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實行年度檢查制度,年檢結果作為評優、資助、獎勵和審查招生資格的主要依據。對連續兩年年檢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未達標的,依法吊銷其辦學許可證。
此外還規定,未經教育、人社部門審批或備案,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不得設立分支辦學機構或校外辦學點,不得與不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機構聯合辦學,不得以聯合辦學名義將高層次學歷教育安排在低層次學校或非學歷教育機構進行,不得設立和舉辦中外聯合教育機構和教育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