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貧困人口多,貧困問題成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軟肋”。 昨日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截至2013年底,我省仍有貧困人口574.53萬,但較2011年減少200.5萬人,下降了25.8%。其中,西安貧困人口減少速度最快。
近兩年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目前在我省包括國家級和省級特困連片地區在內,涉及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多達97個。按照我省規定的2500元標準計算,2013年末,全省貧困人口為574.5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的31.4%。較2011年減少200.5萬人,下降了25.8%。兩年來貧困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分別是西安38.2%、延安32.8%和銅川31.0%。
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再創新高
據監測調查資料測算,2013年,陜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439.08元,比2011年增加1932.98元,年均增長19.5%。從農民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仍是增收的主要來源渠道,也是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
2013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進一步實施,陜西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外出務工農民家庭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據調查數據顯示,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610.41元,較2011年增加639.1元,年均增長15.1%,高于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速,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40.5%,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速再創歷史新高。
社會保障日趨完善
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體現的是社會公平,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2013年,我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基本實現了社會保障全覆蓋,五大片區中,秦巴山區、六盤山區、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的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超過了90%。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推進,片區貧困縣醫療衛生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衛生技術人員不斷增加。據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我省每萬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為63.52人,較2011年增加10.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