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政府發紅包要做到理直氣壯
歡迎訂閱安康手機報 移動用戶發SXAK到106580009 電信用戶發CAK到10659780 聯通用戶發DAKB到10655800
原標題:政府發紅包要做到理直氣壯
部分內地居民逐漸也有了不眼紅香港、澳門派發“利市”的理由。《中國青年報》報道,除三亞外,海南另一個省直管縣也連續4年發“全民紅包”。從2011年開始,陵水縣每年向所有戶籍人口發放物價補貼,發放力度比三亞還大。而早在2008年,東莞也曾向“困難及低保邊緣人口”發紅包,因為覆蓋人群大,那次發紅包也帶有全民普惠的意味,如該市麻涌鎮當時符合發放要求的人口達到戶籍人口的83%。
我國尚未建立個人退稅制度,向納稅人發放紅包是一種調節稅收與公民消費的方式。政府派錢的來源大都相似,發放紅包的動機卻各不相同。如三亞出于外地客炒高當地物價、房價的考慮;陵水作為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讓部分低收入群體享受到“改革的甜頭”而發紅包。無論地方政府出于什么動機發放紅包,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沒有拿到政府紅包的內地大多數地區的居民,也不用太眼紅。正如有網友指出,像北京那樣長期巨額的公共交通財政補貼也是一種紅包,不過是社會福利支出的方向不一樣而已。在一些城市,暫時沒有現金發放計劃,但財政在公共項目上的補貼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發放紅包多以政府專項資金的方式下發,缺乏相關剛性制度。這筆公共財政支出,也應當納入包括聽證在內的科學決策流程。今年政府收成好,多發一點紅包,明年政府如果收成不好,就少發甚至不發了——這樣的邏輯看上去似乎成立,卻難逃財政支出隨意化的嫌疑。
雖說紅包也是一種社會福利,不過這項福利因為是直接發錢,而且覆蓋人群較廣,有必要科學設計發放方案并將之納入法治軌道。比如澳門特區政府在派發紅包前,得到了立法會法律授權和支持,其發紅包“有法可依”。
另外,一些政府發紅包,對象多以本地戶籍人口為主。眾所周知,戶籍人口與納稅人口并非一個概念,在這些地方長期居住的非戶籍人口一樣盡到依法納稅義務,卻享受不到紅包,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既然發放紅包是財政盈余后的一種反哺,那么紅包發放對象就應當與納稅義務密切掛鉤。是否發放紅包,發放紅包的多少,依據不應當只是戶口本,而應根據公民在當地納稅時間來判斷。
從政策實施的常態化考慮,紅包政策不妨視為啟動個人退稅政策的試驗。退稅政策出臺建立在稅收申報沒有漏洞的前提下,目前國內個人所得稅征收依舊存在短板,貿然啟動退稅恐怕也顯得倉促。不過,各地在發放紅包時,不妨有意識地考慮借鑒發達國家的退稅制度。
還富于民要理直氣壯,就需要合理規范。政府把錢袋子里面的錢退出來,不是土豪散布千金,而是推動社會邁向更加公平正義的必由之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