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張喬 實習生 陳豐沛)“我市率先解決工程審批改革在縣(區)‘最后一公里’問題,全市13個縣(區)已全部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同步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網上申報審批工作,實現項目審批數據實時共享”。市住建局(市人防辦)總規劃師田曙安在8月6日安康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田曙安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部署。按照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陜政發〔2019〕13號)要求,住建部門將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成全市統一的審批管理和體系,將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
據悉,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初見成效。首先實現了工程審批系統全覆蓋。我市率先解決工程審批改革在縣(區)“最后一公里”問題,全市13個縣(區)已全部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同步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網上申報審批工作,實現項目審批數據實時共享。截至目前,通過工程審批系統共辦理項目數255個,其中市本級47個,縣區208個;共辦理在線審批要件408件,其中市本級149件,縣區259件。
同時大力推進區域評估,在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內開展以火車站北片區控規為試點的區域評估工作,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分別編制完成《火車站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火車站北片區生態環境正面清單》和《火車站北片區區域文物評估》。探索啟動文物保護和考古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并針對聯合驗收涉及標準不統一、程序較多等問題,積極開展聯合竣工驗收,多次組織召開第四階段聯合竣工驗收工作會,理清了工作標準、辦事流程、審批材料,明確了各單位工作職責,將市級5個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納入驗收項目儲備庫,成功組織竣工聯合驗收項目3個,為全面推進聯合驗收工作奠定了實踐基礎。
為了解決企業辦事流程不熟悉、辦理節點不清楚、事項查詢不方便等難題,創新推出了“安康市工程建設項目生命周期樹”——工程建設項目導辦系統,減少了企業辦事時間,提高了審批服務效能。并在全市進行推廣應用。
田曙安表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是激發市場活力、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今年又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出成果的關鍵年,部門將繼續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拿出啃“硬骨頭”的決心,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努力打造我市一流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