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張喬)4月27日上午,我市舉行第八場“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新聞發布會。市教育體育局局長鄒成燕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全市教育脫貧工作情況。
據悉,2019年,全市92251名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學齡人口,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的99人外,無1人失學輟學,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達到義務教育有保障標準。精準認定全市11.06萬名建檔立卡、1.57萬名城鄉低保、93名特困救助供養、307名孤兒、2653名殘疾學生,為落實各類資助政策提供準確依據實行以建檔立卡、城鄉低保等特困學生為重點,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統籌兼顧的預算分配機制,及時足額撥付資助資金,做到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鄒成燕介紹說,2016年以來,我市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4.98萬人次、10.68億元,做到了資助政策全覆蓋,兌現了黨和政府“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全面落實普惠共享政策,足額撥付13年免費教育資金20.32億元,學前一年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全部免費入學,支出農村義務教育營養膳食補助資金7.5億元,受益學生92.27萬人次。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安置公費師范生特崗教師招錄、事業單位招考等方式,補充教師5181人,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之間教師校長交流輪崗6235人,農村學校教師缺編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積極推進國培計劃、省培項目和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培訓教師6.54萬人次,廣大農村學校教師業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資金2.3億元,全面解決特崗教師待遇問題,穩定了鄉村教師隊伍。
2016年以來,7.32萬名學子考入普通高校,平均錄取率接近80%。加快適應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中職專業建設,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6%以上。充分發揮縣級職教中心技能培訓主陣地作用與人社、扶貧等部門配合,推廣“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輸出+就業安置”的訂單定向培訓模式,打造了“紫陽修腳”“旬陽建工”“漢陰烹飪”等技能品牌。培訓農村勞動力19.48萬人次,把更多的貧困人口培養成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今年,突發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脫貧攻堅和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策下,截止昨天,全市中小學已陸續全部復學復課,恢復了正常教育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