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牟慶紅)近日,陜西省發布1月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安康榮登榜首,且同比改善程度居全省第一,我市連續6年來“優良”天數首次實現21天。
壓力重重 警鐘長鳴倒逼“爭優良”
自古素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說法,過年燃放煙花增添年味和喜慶,也造成了噪聲擾民、大氣污染、火災和傷人事故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市區周邊、街道、小區出現不分情形、不分時段、無節制地燃放煙花爆竹,嚴重干擾了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遭到了多數市民強烈反對。
2019年春節,安康也因燃放煙花爆竹發生了重度污染天氣,PM2.5和PM10兩項空氣質量指標即時爆表,根據監測結果,2月5日(大年初一)0時至12時,中心城市12個小時的PM2.5濃度合計達到6076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需要156天PM2.5濃度必須為零,才能消化這些污染,完成省考指標。”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軍說。
一時的盛況,全年的壓力,安康市經歷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最為嚴峻、壓力空前的階段,“一天一天爭優良、一微克一微克往下降”,“要聞風而動,事不過夜,馬上就辦,辦就辦好”,“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話語縈繞耳邊,警鐘長鳴,責任重大。
迎難而上 上下聯動守護“安康藍”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保護藍天如同保護我們的心臟。面對壓力,面臨困境,安康全市上下重拳出擊,聯動破題。2019年9月27日全市啟動中心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對中心城區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導暗訪,召開調度會11次,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督查督辦,市委、市人大、市政協領導深入鎮辦、社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宣講工作。各級領導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親歷親為、親臨一線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針對2019年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導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污染的嚴峻形勢,全市印發了《安康市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環境污染防治考評考核辦法》,并結合《安康市中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暨“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督查督辦實施辦法》充分利用“三色督辦單”加強監督管理。
針對機制創新,全市建立了宣傳教育、協調反饋、鎮辦吹哨部門報到、督查督辦、問題線索移交等“五項機制”,對督查巡查中發現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及時查處。
成績喜人 碩果豐收迎來“開門紅”
保衛藍天事關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紅線不能碰,不敢碰。2019年爬坡過坎,汗水澆灌,迎難而上,全年實現優良天數326天,同比增加1天,超省考核任務15天,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前列。2020新年伊始,漢濱區、石泉縣、紫陽縣等地紛紛開出了首張罰單,對違規銷售、燃放煙花零容忍。
2020年1月中心城市空氣質量連續6年來“優良”天數首次實現21天,24日(除夕)至25日(初一)與2019年2月4日(除夕)至5日(初一)比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其中PM10、PM2.5和SO2濃度降幅接近或超過80%,NO2和CO濃度降幅超過4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關鍵一年。站在20年代新的起點上,四大保衛戰的戰鼓已經擂響,唯有只爭朝夕、砥礪奮進,方能不負韶華、不辱使命。安康全市各級各部門將持之以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作出更大貢獻,讓秦嶺之南的美麗安康,清風徐徐藍天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