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隆均)記者15日從全省工會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上獲悉,三年來,我市工會共組織5萬次農村勞動力培訓,創建工字號產業扶貧基地近100個,幫助20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我市各級工會組織切實擔負起助力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精準聚焦發力,勇于擔當作為,大力實施“亮點工程、甜蜜產業”四大行動,深入推進思想引領、勞動競賽、技能培訓、就業幫扶等特色品牌,和廣大扶貧干部一道幫助貧困群眾斬“窮根”、促“產業”、換“新顏”,為實現如期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大力實施點亮工程。安康市各級工會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00萬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82萬元,在13個村的文化廣場、移民安置小區、村組道路安裝路燈889盞,方便了4927戶、1.6萬村民的出行。
工會組織深入基層。制定《安康市推進新型社區工廠系列活動方案》,按照“職工在哪里,工會組織就建到哪里,工會服務就跟進在哪里”的總要求,最大限度地把產業工人吸納到工會組織中,在市縣兩級工會的支持下,建立新社區工廠工會組織320個,發展會員8500人,培訓會員6000余人。
積極發揮勞模優勢。我市工會系統根據各行各業勞模的不同資源優勢,制定全市弘揚勞模精神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方案,廣泛動員勞模先進人物助力脫貧攻堅。全市各級勞模先后參與助力脫貧攻堅527人次,結對幫扶貧困戶3158戶,開展各類技術培訓627場次,解決貧困戶就業80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