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李偉:4月20日15時,安康城區上空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從隨后傳來的人工播報音,表明是安康城區防汛預警廣播系統正在測試。其實隨著汛期將至,像這樣的警報聲不論在安康城區這樣的中心城市,還是在散落于秦巴深處的小村莊也都在此起彼伏的響起,為汛期的到來進行緊張的調試檢修,確保汛期各類防汛預警信息準確傳遞到千家萬戶,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鑄就起一張無形的防汛預警天網。
這些安裝在安康市各個城鎮社區、村組院落的共計2157套無線廣播,正是近三年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的一部分,縣、鎮防汛部門不僅可以通過無線廣播及時發布各類防汛信息指令,而且村組、社區防汛負責人也可用手機控制無線廣播實時發布預警信息或講話,確保防汛預警信息在第一時間進村入戶。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多區域性暴雨和局地強對流天氣,山洪災害發生頻率高、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近年來安康市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逐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為主、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災減災體系,有效提升了防汛減災能力。自2011年起,全市10個縣區分3年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建成142個自動雨量站、123個自動雨量水位站、4039個簡易雨量站、919個簡易水位站、29個江河視頻監控站、11處防洪報警器、2157套預警廣播,配發3461個手搖報警器、4993個手持擴音器、3992套銅鑼,并制定縣級預案10個、鎮級預案163個、村級預案2222個,發放24.88萬冊宣傳手冊、42.58萬張明白卡等,通過建立健全組織責任體系、監測預警體系和群測群防體系,使全市山洪災害防御基本實現“視頻到鎮、音頻到村、監控到點、預警到戶”的建設目標,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使安康市基層防汛預警和處置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發揮出顯著的防汛減災效益。
為了鑄牢防汛預警天網,針對該項目設施設備分布點多量大面廣線長的特點,安康市制定了《安康市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運行維護管理暫行辦法》,對監測預警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實行歸口分級管理,落實管護責任及維護經費,切實加強對項目運行維護管理。目前,各類軟件系統檢測完善工作已經完成,各類監測、監控設施設備檢修測試工作已全面結束,大部分預警、預報硬件設備已完成檢修、正在測試,確保5月1日入汛后全面正常投入使用,發揮應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