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成均)近年來,市委編辦立足職能定位,創新機制、優化布局、盤活資源、強化管理,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堅持市域統籌,優化資源布局。樹立市縣(市、區)一盤棋辦優質教育的理念,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及城鄉規劃布局,夯實以縣級為主的義務教育辦學主體責任,推動落實城鄉統一的教職工編制標準,綜合考量城鄉人口流動、農村地理環境及交通狀況、教育條件保障能力等因素,按照應留必留、應并則并、積極穩妥的原則,有序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撤并工作,集中資源辦好辦優城區和鎮域內中心學校。
堅持精準研判,強化動態調編。根據出生率、戶籍、學籍等人口數據,精準測算未來3年至5年生源變化趨勢和教師退休減員等情況,按照“三年大統籌、每年小調整”思路,統籌市縣兩級編制資源,建立全市教職工編制“儲備池”,為市直和高新區中小學校調編400余名,保障中心城區人口聚集學位增長剛需。各縣域內隨學校布局、生源、班額、師生配比等變化,動態調整教職工編制1000余名、流動教師2000余人,切實解決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職工編制供需矛盾。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縣管校聘。出臺“十條措施”服務保障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強化黨的領導,優化審批權限,靈活用人方式,通過體系重構、機制重塑、資源重組,協同組建教共體72個,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建立人才編制“周轉池”,推動“教科研訓”融合發展,提升教育數字化水平,推行“空中課堂”和鄉村學校音體美課程派課制,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堅持嚴管增效,保障優質均衡。規范教職工編制管理,對可以由社會力量提供的教學輔助和工勤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壓縮非教學人員占比。鎖定近三年教師退休預留空編,嚴格控制盲目進人,解決專業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會同教育、財政、人社部門開展長期借調、長期無正當理由不上班教師清理規范工作,保障教職工編制專編專用。強化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機構職能,常態化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評估,推進督學督政“雙管齊下”,助力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