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運根)今年以來,市水利局以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將黨建工作與水旱災害防御深度融合,以黨建“軟實力”鍛造水旱災害防御“硬功夫”,用黨員干部的“鐵肩擔當”筑牢水安全屏障。
聚焦主業,深耕水旱災害防御“責任田”。年初,市水利局將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列為“六大底線工作”之一緊抓不放、常抓不懈,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研判分析全市水旱災害防御形勢,出臺《安康市2025年水旱災害防御重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及早謀劃全年工作思路與重點。調整充實2025年市級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和人員力量,細化職責分工,確保領導、責任、工作到位。局屬各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強化風險意識,帶頭扛牢責任,全面做好汛前各項準備工作,扎實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補齊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及應急搶險技術支撐等方面的短板。落實157座水庫249名“三個責任人”及66名水庫行政責任人履責承諾,完成2635處山洪災害危險區核定,更新村級行政、監測、轉移、安置四個責任人4855個,修編水庫、山洪、江河等預案,舉辦演練770場次。此外,全面完成水庫大壩安全“三個責任人”、防汛“三個責任人”公示及山洪災害防御“三個責任人”信息錄入管理系統工作,形成上下貫通、環環相扣的防汛責任鏈條,保障汛期責任無盲區、措施不斷檔。
盡銳出戰,守護人民群眾飲水“生命線”。針對今年4月初至6月中旬旱情形勢,市水利局黨組迅速響應、科學部署,組織黨員干部全力抗旱救災,及時下發《關于做好當前干旱防御工作的通知》,密切監視旱情變化并積極應對。成立抗旱工作專班,黨員干部帶頭下沉各縣(市、區),深入一線督幫指導,確保抗旱措施落實到位。強化與農業、氣象、水文部門的監測研判,密切監視河道旱警水位、流量及水庫水位、蓄水量動態,及時分析研判并發布《旱情專報》4期,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召開全市抗旱保供保苗工作視頻調度會,明確要求各縣(市、區)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優化灌溉調度,發揮工程效益,凝聚抗旱合力。抗旱保供期間,錨定“水量不減、水質不降、供水不斷”三大目標,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供水,全市累計開辟新水源407處、延伸管網604.35公里、出動送水車8640輛次,爭取協調各級救災(抗旱)資金3670萬元,保障40.78萬受旱群眾飲水需求,確保未發生因旱致群眾飲水困難情況,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雙值雙帶,織密精準監測預警“安全網”。建立汛期“雙值雙帶”值班值守制度,每一班明確兩名縣級領導帶班、兩名干部值班,實行24小時帶班值班,切實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底線。各級黨組織強化水旱災害防御知識學習,提升業務工作能力,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承擔帶班值班任務,在“七下八上”期間,認真落實雙值雙帶、監測預警、會商調度等制度,密切監視天氣及雨水情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扎實做好汛期帶班值班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布書面預警44期、預警短信76.15萬條,成功應對4輪區域性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