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富倉 鄭曉康
歲月不負耕耘 時光鐫刻美好。2024年,安康兩級法院聚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忠誠履職、擔當作為,各項工作實現新發展。
推進平安建設,全力維護大局安全穩定。去年,安康中院依法審結各類刑事案件1866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積極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加大“處非”攻堅力度,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有力維護社會安定。加強對保交樓項目、房地產領域的司法保障,及時開展法律風險研判與提示。創新“三端融合、十策并舉”工作法,推動涉法涉訴信訪“事心雙解”。
積極護航發展,著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進一步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司法服務保障10項措施,開展“法官聯企、法治賦能”活動,45名法官、法官助理對接包聯“五上”企業75家,精準對接企業司法需求,開展“法治體檢”。漢陰法院深化落實“345”工作措施,紫陽法院完善“三個為民服務中心”,嵐皋法院設立南宮山旅游法庭,石泉法院、寧陜法院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出臺司法服務措施,護航高質量發展。強化府院聯動,推進“執破融合”,提高破產案件審判質效,助推企業脫困、產業升級。
完善多重保護,傾情守護“一老一小”。認真貫徹特殊、優先保護和雙向、綜合保護的精神,依法維護“一老一小”權益,不斷完善適老型訴訟服務,白河法院聯合縣人大等單位制定《關于進一步依法懲處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具體辦法》;漢陰法院高效審執結一起盜刷社保卡案,為52名留守老人挽回經濟損失4萬余元。做深做優“天平護航、與法童行”少年司法協同保護品牌,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4個、家庭教育指導站8個,78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58名“天平護航”宣講團成員開展法治宣講285場次,覆蓋師生家長8萬余人。安康法院1篇裁判文書獲評全國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優秀裁判文書,石泉法院聚焦未成年人保護主題創作的微電影《尋匿》獲第十一屆“金法槌獎”微電影類評委會特別獎。
開展“陜亮執行”,強力提升執行成色。深入開展“陜亮執行·2024”專項執行行動,用足用好強制執行措施,移送拒執罪案件12件,司法拘留449人,發出執行懸賞84份,查封車輛868輛次,查封不動產955套,強制騰空房屋18套,發出限制高消費令3913人次,公布失信被執行人1960人次。執結案件15393件,執行到位35.3億元,執行質效位居全省前列。開展涉金融專項執行行動,執結涉金融借款合同案件896件,執行到位2.25億元。大力推進交叉執行,通過交叉執行取得實質進展或化解案件222件,執行到位總金額1.29億元,交叉執行工作受到省高院通報表揚。踐行善意文明理念,創新涉企案件執行“三預告五區分”機制,減少執行行為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提升最佳執行效果。
助力基層善治,共繪多元解紛新“楓”景。積極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常態化開展“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完善集約化“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專業調解、仲裁等解紛機制銜接,推行“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78個調解組織、31名律師入駐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112名人民調解員常駐各基層人民法庭。平利法院“1+5”團隊工作法被評為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白河法院“一說兩講”創新經驗廣受社會好評。全市法院訴前成功化解糾紛13587件,萬人成訟率同比下降11.05%。
踐行“如我在訴”,持續推進執法辦案“質效雙優”。踐行“如我在訴”司法理念,始終把實質性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作為司法審判的目標和導向。全面落實“閱核制”,定期開展案件質量數據會商研判,常態化落實發改案件“雙向評查、異議反饋”工作機制及刑事案件“一案一反饋一整改”工作辦法,鞏固拓展“繁簡分流”改革成果,案件質量、效率和效果穩步提升。全市法院共審執結各類案件39953件,審判質量管理各項指標均優于或處于考核區間值,達標率100%,執行案件核心指標均處于全省前列。
堅持審治并舉,用足用好“一書一報一函”。堅持審理與治理并重,不斷做深做實“一書一報一函”,做好司法審判的“后半篇文章”。對審判執行工作中發現的社會治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及矛盾糾紛多發、高發行業領域,及時制發司法建議書77份,反饋率97.4%;對轄區涉訴案件數量、糾紛類型等向同級黨委政府推送《涉訴糾紛分析簡報》297期;對個案審判執行發現的重大風險隱患,發送《風險提示函》128份,助推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掌握社情民意、開展隱患排查、實施綜合治理,防止矛盾糾紛滋生蔓延。
加強跨域協作,能動司法保護青山綠水。加強跨機構協同、跨部門聯動、跨區域協作,持續深化“市中院牽頭、基層法院協同、工作站帶動”的專門化生態文明建設司法保護層級管理體系。安康中院與3省13家中級法院簽署《環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協同保護協議》,聯合安康鐵路運輸法院在紫陽盤廂河流域設立全省首家水域生態司法保護法官工作室,紫陽法院聯合萬源法院、萬州法院簽署《關于共建川渝陜毗鄰地區漢江上游(任河流域)生態廊道司法協作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寧陜法院聯合漢中佛坪法院在引漢濟渭水源地——三河口水庫設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站,石泉、漢陰法院聯合漢中西鄉法院加強漢江干流環境資源保護協作。
推動共建共享,深化智慧訴服建設應用。深化智慧訴訟服務應用,大力推行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線上開庭等在線訴訟服務,辦結12368訴訟服務熱線工單5000余件,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市法院建成“共享法庭”14個,與287個村(社區)互聯互通,常態化開展線上指導調解、在線解紛、普法宣傳、法治培訓等工作,實現平臺共享、資源共享、服務共享,有力促進基層矛盾糾紛源頭實質化解。“共享法庭”創新做法被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欄目”和《法治日報》專題報道,在全省深化政法改革工作現場會上交流推廣。
加強能力建設,鍛造過硬法院鐵軍。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堅決筑牢政治忠誠,確保純潔可靠。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舉辦“天平杯”男子籃球賽、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第二屆安康法院文化周等系列活動,發揮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作用,錘煉干警忠誠、公正、為民、廉潔的優秀品格。完善專業化法院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舉辦“安康法苑學堂”14期,舉辦第三屆人民法庭“庭長論壇”,聯合中山大學舉辦全市法院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常態化開展“三十佳”評選、庭審觀摩、知識競賽等崗位練兵活動,開展“實戰大練兵”,法官干警司法能力持續提升。119篇調研成果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兩級法院獲市級以上集體榮譽44項、個人表彰2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