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魯進濤)安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自包聯嵐皋縣藺河鎮和平村脫貧攻堅工作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不動搖,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堅持一手抓剩余貧困人口的減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凝聚合力,克難攻堅,始終秉持強烈的為民情懷,推動和平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有效開展,和平村面積7.6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面積2154畝,林地11165.2畝,2023年末戶籍人口463戶1531人,常住人口535戶1713人,全村主導產業以鐵皮石斛、茶葉、烤煙為主,2019年按期實現整村脫貧退出,已脫貧戶132戶345人,監測戶14戶38人。2022年末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4688元,2023年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6258元,增長1570元,增幅為10.69%。
一方庭院,滿屋時光,溫情質樸的鄉間庭院是村民安居樂業、追求幸福生活的起點。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安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認真貫徹嵐皋縣委“一個統攬”“四縣戰略”“八項行動”總體部署,圍繞和美嵐皋建設,以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為導向,以發展庭院經濟為核心,按照點上抓示范、面上促提升的推進模式,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積極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和院落周邊的土地林地資源,推進以小菜園、小果園、小畜禽、小作坊、小農旅為主的“四特五美”五小庭院建設,全力助推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
與群眾意愿相結合。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積極動員引導,廣泛宣傳發動,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因戶施策,逐戶制定庭院經濟增收項目和房屋風貌提升方案,形成了“一戶一策”。2023年,和平村被確定為和美庭院示范村,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兩委以實現鄉村宜居宜業宜游為目標,制定和美庭院創建實施方案,深入農戶宣傳動員,確定和平庭院建設戶250戶,其中五星級標準7戶、四星級標準33戶、三星級標準210戶,打造農家樂、特色民宿等旅游產業10家,目前已開業3家特色民宿,剩余7家正在建設中。
與特色產業相結合。和平村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把鐵皮石斛產業引入庭院經濟建設,按照企業承擔70%,政府補貼20%,農戶出資10%,入股分紅的方式進行利益聯結,35戶農戶與企業共建大棚1000平方米,種植鐵皮石斛2300斤,預計2024年產值35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初步形成了林下仿生態石斛基地與庭院大棚石斛種植互為補充的發展模式。
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在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的同時,抓好傳統產業發展,累計發展烤煙200畝,茶園管護300畝,畜禽養殖生豬2000,在管護好原有200畝茶園的同時,每年新增200畝,利用村上老茶樹資源,加工老茶,每公斤售價高達1000元,僅此一項年創收入過30萬元。在加工老茶的同時,大力發展黃金茶種植,通過招商開辦黃金茶集種植加工一體企業一家,學習引進先進工藝,打造黃金茶種茶、產茶、制茶特色品牌,充分發揮生態好的區位優勢,不斷推進茶葉規模化、品牌化種植,使茶葉種植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又一把金鑰匙。
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為了實現打造芳流河市級旅游度假區的目標,將和美庭院建設與芳流漁歌、富硒水廠、鐵皮石斛觀光園區等旅游資源進行有機結合。鼓勵和支持農戶打造具備旅游接待、特色美食、農旅體驗功能的五有農旅小院,從而將鄉村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農旅發展優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同時也能為當地農戶帶來更多的商機和收入來源。五有農旅小院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質,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的繁榮。同時,注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通過合理利用和保護旅游資源,確保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