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黎文平 崔世偉)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創新“科學建管、滾動飼養、融合發展”三大模式,不斷規范桑園基地建設、擴大養蠶規模體量、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助推全市蠶桑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創新科學建管模式。積極探索高效統籌利用耕地資源促進糧食生產和特色產業協同發展新路徑,成功探索出糧桑復合種植“9215”模式,即桑樹行間留行9尺種植糧食作物、桑樹栽植兩行占地2尺、桑樹株距1.5尺。近年來,先后在石泉縣、恒口示范區等蠶桑主產縣區推廣“9215”模式5000畝,據測算顯示,畝均桑糧種植綜合收入達到10300元,比傳統單一種植桑園每畝增收5100元。
創新滾動飼養模式。成功創新滾動多批次飼養模式,即“兩段式共育三段式養蠶”(小蠶主要以小蠶共育業主有償服務為主,中蠶主要由合作社或新型經營主體集中共育,大蠶期分發給養蠶大戶飼養)生產方式,開展壓茬滾動多批次養蠶,增加養蠶批次,提高絲蠶產量。該模式推廣后,全年養蠶由過去的3批次提高到7至8批次,蠶農效益同比提高130%。
創新融合發展模式。積極開發多品類桑產品,推進蠶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安康桑葉茶”“夢桃嶺桑芽菜”成功入選2023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和特質農品名錄。著力開拓精品蠶繭、精品生絲發展路徑,建立蠶繭生產溯源系統,打造高品位蠶絲產品,建設全國優質繭絲綢生產基地。大力推進蠶桑絲綢產業與秦巴醫藥等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不斷開發桑藥用價值。目前,分別與安康康元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機產業有限公司等合作,生產桑枝生物堿及其他藥用產品,每畝桑園增收約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