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錢運立 任雪姣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康市市政園林處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實為要,在安康中心城區(qū)建設多座“紅色驛站”,激發(fā)基層黨建紅色動能,打通服務群眾“末梢”。
開門問策,架起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飲水、累可歇腳,還有空調、多功能電源插座,雨傘、急救箱等暖心設施,看到大北街已建成的市政紅色驛站,市民王嫣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沒想到我的建議這么快就被采納了,為你們的高效便民服務點贊!”
本著“民有所需,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服務理念,市市政園林處深入推進主題教育,以“貼近需求、服務群眾、人文關懷”為出發(fā)點,此前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對外公開發(fā)布《安康市市政園林處關于對中心城區(qū)一江兩岸公園廣場“微改造、精提升”的意見征集》,開門問策于民,廣泛聽取意見。市民王嫣女士看到后,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留言,建議在一江兩岸公園廣場內建設驛站以方便市民群眾。此建議,引起了市市政園林處黨委的高度重視,認為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經(jīng)處黨委研究,決定在人員流動密集處建設一批紅色驛站。項目啟動后,經(jīng)連日奮戰(zhàn),親水廣場、大北街口、東壩漢江大橋西頭三座“紅色驛站”已投入試運行。
試運行期間,市民陳先生帶著家人專門體驗了大北街“紅色驛站”的暖心服務,對驛站建設豎起大拇指,他認為這里環(huán)境好、設施全,無論本地市民還是外來游客,讓大家有一個消暑納涼、喝水歇腳的場所,特別有幸福感和歸屬感。
為凸顯驛站服務功能,踐行驛站便民服務理念,圍繞驛站運行管理,該處堅持常態(tài)化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問需于民。黨委副書記嚴濤介紹:“我們在驛站內放置了意見簿,大家可現(xiàn)場提建議,也可關注‘安康市政園林’微信公眾號隨時留言,我們將根據(jù)反饋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驛站建設、維護、管理水平。”
志愿服務,淬煉黨員干部的“大熔爐”
驛站建在哪兒?如何建?如何凸顯特色?建成后怎么管理?圍繞這些問題,市市政園林處20余名青年黨員干部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主要領導帶領黨員,發(fā)揚“鐵腳板”精神,用腳步丈量城市,多次實地踏勘、選點、審核方案,經(jīng)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建設方案。
為使“紅色驛站”順利運轉,市市政園林處制定了管理制度,細化了服務內容,及時解決驛站運行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處黨委制定《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方案》,每個驛站選派一名黨員干部負責日常管理。黨委主要領導帶頭,60余名黨員干部掛牌上崗,輪流志愿服務,引導、介紹驛站功能、幫助使用相關設施,答復群眾咨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等。在此基礎上,還將與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聯(lián)動,培育發(fā)展服務志愿隊伍,建立機制,定期培訓,共同參與到“紅色驛站”的管理中,促進驛站良好運行。
為進一步貼近市民需求,將驛站辦進市民心里,該處將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提升服務管理的突破口。在親水廣場,驛站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配套建設兩個更衣室,方便戲水兒童更換衣物,貼心的服務受到外來游客的點贊。
書香傳情,打造群眾流動學習的“充電樁”
為豐富驛站服務功能,驛站內還安裝有顯示屏,接通了陜西省黨員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專線,輪番播放《紅旗書記》等優(yōu)秀影片。書架上擺放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紅色經(jīng)典書籍、兒童課外讀物等,報架上還擺放有黨報黨刊和各類雜志。引導廣大市民、游客在休閑休憩之余閱讀書刊,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這些書籍都是我處黨員干部自發(fā)無償捐贈的。”市市政園林處干部石山介紹。為把市政“紅色驛站”打造成為傳遞黨建聲音的“前哨站”、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服務游客市民的“暖心站”,市市政園林處向全處干部職工發(fā)出“好書傳遞、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倡議書。不到一周時間,就收到各類捐書500余冊。經(jīng)篩選后,驛站管理員在驛站內分類整齊擺放書籍,每天的黨報也會及時更新。同時,“安康市政園林”微信公眾號也會定期推送最新政策理論以及綠植栽培小技能等。
“小服務”匯聚“大民生”,“小驛站”托起“大黨建”。市市政園林處黨委書記柯希明表示:“將以打造市政‘紅色驛站’為契機,將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提升服務水平,為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貢獻市政園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