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緒敖
當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安康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嚴格遵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充分結合安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院師資專業特長和學科平臺建設,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突顯主題教育成果的亮點,持續推進主題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以主題教育為引領,探索生態文明教育研究,積極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及課程建設。“重實踐”是開展主題教育要牢牢把握的總要求之一,以最彰顯安康區域優勢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為本底,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到思政課程,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大講堂,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進鄉村開展青年紅色筑夢、創新創業教育和“三下鄉”等系列活動,不僅可以讓當代大學生體驗和感悟鄉村建設,熱愛鄉村,而且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價值觀,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等具有現實意義。近年來,學生圍繞鄉村環境保護和特色產業發展進行調研,在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達到200多項。
以主題教育為引領,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區域品牌建設”等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急需破解的困境開展調查研究,持續推進青年教師教科研工作走實走深。近年來,學院師生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獲得各類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了《安康農村經濟研究》《中國茶產業升級研究》《秦巴地區之三農發展與精準扶貧研究》《陜南生態產業培育與發展模式研究》《秦巴山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實踐探索》《基于鄉村振興的秦巴山區茶產業發展與特色產業扶貧研究》等著作,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康養旅游、生態文明建設等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30余篇,其中《“市域統籌下的石泉縣域經濟立縣之業”調研報告》《安康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調研》《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等研究成果被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采納。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問題導向,在切實解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上下功夫,用黨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模式,方能真正體現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研究成果才能被社會所引用,體現了科技工作的價值。
以主題教育為引領,主動鼓勵青年教師“出校門、到地方、進企業”,強化地方合作交流,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社會服務。近年來,安康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建工作結合學校轉型升級、內涵式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與機遇,通過黨支部的集體學習和研討,凝練出以“服務學生、服務地方、服務黨員”的“三個服務”,并在黨建中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一個提升”,即“三服務一提升”黨建品牌,形成院系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及教師教風養成相互促進的黨建模式,黨建引領事業發展,在實踐中取得明顯的成效。在“三服務一提升”黨建模式引領下,學院已擁有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造價工程師、執業律師等專業技術及職業資格證書的雙師型教師30余人,學院先后獲得全省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最佳單位和陜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1人榮獲陜西省師德標兵,5人獲得市政府“科技特派員”和“三區人才”選派。近年來,教師帶領學生在服務陜南生態經濟、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領域申報科研社會服務、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13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