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肖義軍
近年來,市委編辦把牢機構編制工作政治屬性,積極服務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持續發揮機構編制督查“利劍”作用,樹理念、轉作風、嚴法規、促履職、強服務、提質效,以高質量的機構編制工作全力推進幸福安康建設。
“一個理念”保持定力
積極落實機構編制督查工作新任務、新要求,突出政治督查和剛性約束,以“釘釘子”精神,堅持“工作安排在哪里,督查就跟進到哪里”的導向思維,秉持“圍繞一個工作大局、把握一個戰略定位、牢記一個職責使命、樹牢一個工作導向、堅持一個基本原則”的“五個一”理念,強化主動跟進、主動服務、主動解難意識,圍繞中央關注要事、省委市委安排大事、部門訴求難事,實行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查認識、查責任、查作風“三督三查”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以督壓責、以督促改、以督提效”作用,對督查督辦事項進行“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先后督辦落實應急綜合執法改革、森林公安體制調整、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等重點領域和秦嶺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社區工廠、移民搬遷后扶、食品藥品監管、“兩臺”整合等體制機制調整,督導全省鄉鎮社會治理創新改革試點、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創新事業編制管理支持人才引進,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助力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引領安康高質量發展。
“三個關鍵”提升效力
堅決貫徹“編制就是法制”要求,加快構建“預防教育+督查督辦+執紀問責”監管機制,推動各級各部門落實黨管機構編制原則,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管理權限和程序。
抓“關鍵人”。強化事前預防教育,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集體學習機構編制政策法規,將其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學習組、領導干部進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學習內容,邀請上級專家領導來安授課3次,印發“提醒函”“明白卡”,向縣(市、區)黨委和各級部門“一把手”送政策,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學法、懂法、守法。
抓“關鍵事”。聚焦黨中央決策部署、省市改革安排和領導批示、群眾訴求等方面,緊扣市委編委會議、編辦室務會議議定事項建立臺賬、分類督辦。夯實新一輪改革工作基礎,啟動2023年度“三定”規定、“九定”方案執行情況和權責清單動態調整落實情況專項督查,推動部門履職盡責、依法辦事、轉變作風、優化服務。
抓“關鍵點”。嚴格事后執紀監督,持續督導《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及配套法規貫徹執行情況專項督查和“回頭看”問題整改,點對點主動上門調研60余次,電話督辦200余次,健全市、縣兩級問題臺賬、推動部門單位認領整改。糾正條條干預和擅自加掛牌子、設立內設機構、調整職責等問題5件,督辦解決體制調整不及時、職責落實不到位、人員劃轉長期擱置等遺留問題。加強警示教育,通報典型問題,約談部門3家,有效地發揮了紀律監督震懾作用。
“三個基礎”增強實力
以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為抓手,激發“雁陣效應”,夯實部門黨組(黨委)編制管理主體責任,抓牢“源頭管控”,筑牢“紀律底線”,不斷提升機構編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堅持“審批在先”,強化全流程管理基礎。嚴格落實“錄(聘)用人員、配備干部、核撥人員經費等應當以機構編制為基本依據”的要求,從2023年1月1日起,規范機關事業單位錄(聘)用、調任、轉任、遴選、選調、政策性安置用編核準制度,優化審核流程,進一步強化機構編制與組織人事管理、財政預算管理綜合協調約束機制,維護機構編制管理嚴肅性權威性。
強化評估,夯實履職監管基礎。推動事業單位履職評估考核轉型升級,高質量完成全省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試點,出臺《安康市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實施辦法》,優化“自我評價體系”“外部評價體系”“數據分析體系”和“結果運用體系”。2023年度評估工作,將自然資源、住建、城管、交通、農業農村、林業等系統33家機關事業單位納入評估對象,著力破解城市管理難點,統籌推動農林產業發展,切實提升機關事業單位履職盡責能力和公益服務質量。
建章立制,筑牢法治化建設基礎。結合安康實際,出臺《安康市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安康市市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辦法(試行)》《安康市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強化黨管機構編制,規范工作程序和權限,嚴肅紀律和要求,創新“藍、黃、紅”三色督辦機制,根據督查問題情形,實行“提醒、預警、處理”三級管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推進機構編制工作法制化建設。
“五個納入”凝聚合力
積極構建將機構編制工作情況和紀律要求執行情況納入黨委督促檢查、巡察、審計、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五個納入”立體化監督防線。
連續三年突出不同專題將機構編制督查列入市委督查計劃,創新市縣聯合、交叉檢查方式,實地督查市、縣、鎮單位60余家,走訪900余人,督辦問題整改134個。聯合市委巡察辦印發文件、制定清單,將機構編制納入五屆市委首輪巡察監督內容,全程派員實地參與,全市已巡察監督135家。健全“審前溝通、審中配合、審后共用”機制,優化機構編制審計在政策咨詢、業務交流、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等方面貫通協作方式,全市已納入審計82家,督辦糾正審計移送問題6件。協同制定市委選人用人專項檢查辦法,落實省委選人用人專項檢查要求,妥善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和政策性超編超配問題。推動將機構編制管理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部門領導班子綜合評價、評先樹優掛鉤,促進全市機構編制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