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馬小松)6月30日,安康中院舉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司法服務保障能力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康法院上半年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司法服務保障十項舉措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發布一批典型案件。安康中院副院長范化冬,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康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周根龍參加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羅艷麗主持。陜西廣播電視臺、華商報、陽光報、西北信息報、西部法制報、三秦都市報等十余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發布會上,范化冬介紹了全市法院上半年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開展以來,安康法院積極貫徹落實省、市相關工作部署,緊扣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關于圍繞“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提升司法服務保障的措施》,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確保營商環境工作周周有部署,步步有落實。優化審判質效管理,高效化解糾紛。堅持“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辦案原則,不斷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應用,強化辦案流程節點時限管理,切實提高辦案效率。今年1-5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10411件,審結8842件,結案率84.92%,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92.88%,平均審理時間22.7天,三項指標均排名全省第二。強化訴服平臺建設,提升訴服水平。積極落實民事、行政二審案件網上立案試點工作,實現二審民事案件網上立案,電子送達案件528件,電子送達率70.56%;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現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網上文書生成。今年1至5月,安康中院訴訟服務建設綜合質效評估位列全省中級法院第一。加強府院聯動,完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市政府、市中院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安康市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的工作方案》;與市僑聯推進涉僑糾紛訴調對接,成立“安康市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站”。嵐皋法院與嵐皋縣政府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常態化府院聯動工作機制的通知》、與市場監管、司法所、經貿局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縣、鎮、村三級聯合發力,實質化解涉企糾紛;旬陽法院“三力聯調”、漢陰法院“3+3+N”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經驗先后入選最高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主動走訪調研,搭建企業風險防范體系。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大服務、大保障”活動,漢濱法院率先在全市啟動“法官進百企 法治賦新能”活動;石泉法院強化與工業園管委會聯動,一園一院聯合印發《“服務十四五發展,為規上企業提供精準司法服務”的實施意見》,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保障;白河法院立足審判執行職能,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措施,助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護航特色產業,提升服務區域發展水平。以服務特色產業為目標,紫陽法院出臺《關于服務保障紫陽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紫陽富硒茶司法服務中心”,為全縣113家紫陽富硒茶企業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法律服務。嵐皋縣法院出臺服務保障縣域旅游產業發展的措施,成立“南宮山旅游法庭”,促推縣域主導產業發展。石泉、平利法院相繼成立專業化旅游巡回法庭、茶旅法庭,服務主導產業。市中院在各審判業務庭里組織破產、知識產權、公司糾紛、金融糾紛等專業審判團隊,不斷提升專業化審判水平,服務保障營商環境。強化宣傳引導 濃厚優化營商環境氛圍。今年4月,陜西高院組織“法院+媒體”宣傳基層行活動走進安康,新華社、中新社、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12家中省市主流媒體,圍繞安康兩級法院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工作經驗和成效進行了跟蹤采訪和宣傳報道。今年以來市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3場,刊發文字稿件50余篇,新媒體作品28期,短視頻5篇。
范化冬表示,全市兩級法院將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開展“三個年”活動的各項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審判執行職能作用,妥善處理涉及高質量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審判執行案件,不斷深入調查研究,創新工作機制,聚焦正在開展的執行專項行動、“質效雙優”專項工作、訴源治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以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上,楊康波從出臺背景、主要內容、亮點特色三個方面,對《安康法院服務保障“三個年”涉企法律風險防控指引》予以介紹。周根龍介紹了安康法院開展“三秦銳士·2023”涉民營企業積案集中執行行動成果,以及《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在涉企執行案件中適用執行預告知制度的規定(試行)》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