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安康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一病區開展心腔內超聲引導下永存左上腔靜脈合并持續性房撲射頻消融術獲得成功。據悉,這是陜南地區首例心腔內超聲引導下復雜血管畸形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手術!
患者為29歲青年女性,8月前在上級醫院行房缺修補術。因妊娠檢查發現心電圖為持續性房撲,心臟超聲提示永存左上腔靜脈可能。
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病醫院院長任暉組織心律失常介入團隊的王甲文主任醫師、高天林副主任醫師、王均主治醫師等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充分的評估,考慮患者是房缺術后,且合并永存左上腔靜脈,妊娠早期發現持續性房撲,為減少射線輻射傷害,最大限度減少手術并發癥和提高手術成功率,決定應用心腔內三維超聲導管,在心腔內超聲技術為患者進行射頻消融。
心律失常團隊在11月6日為患者在ICE引導下行房撲射頻消融術。穿刺左鎖骨下靜脈,導絲走行證實了合并永存左上腔靜脈。穿刺右股靜脈,分別送入心腔內超聲導管和消融電極,超聲下建立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二尖瓣和三尖瓣及三尖瓣峽部模型。ICE就像術者多了一雙天眼,可以對心臟內部結構一目了然,360度無死角觀察心臟結構,可以做到“所視即所及”。建模后,消融三尖部峽部,房撲很快終止,轉為竇性心律,手術獲得成功!手術用時僅70分鐘,術后病情穩定,安全返回病房。
心腔內超聲(Intracardiac Echocaiography ICE)是將微型的換能器安裝在心導管的尖端,再經外周血管(動脈或靜脈)送至心腔,換能器發射聲波,然后將接受到的回波經計算機處理后形成超聲圖像。由于換能器放置在心腔內,不受空氣等因素的干擾,因此比經食道超聲檢查圖像更加清晰,可以辨別心內的細微結構,臨床上主要用于指導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
ICE不僅能檢查左心耳結構、指導房間隔穿刺,而且能精確構建左房及肺靜脈解剖結構,量化前庭部位與肺靜脈口部的距離,精準的消融一些復雜心律失常病例;并且能精確構建食道,量化食道與后壁的距離,降低食道損傷幾率;術中動態監測積液變化,實時監測并發癥,早發現早處理。因此心腔內超聲真可謂是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安全保障的一只“天眼”。此外這只“天眼”現在還應用于心臟瓣膜手術、起搏器植入等心臟介入手術。
ICE在我市成功開展,標志著安康市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介入治療邁上了新臺階,也標志我市射頻消融技術進入了綠色消融時代!
安康市心血管病醫院簡介
安康市心血管病醫院于2022年8月經市衛健委批復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安康市中心醫院原內科二病區心血管專業組,2001年4月28日成立心血管內科,2015年成為安康市首批重點醫學專科,2022年省衛健委授予陜西省首批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是安康市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的心血管專科。目前編制床位120張,下設三個病區,醫務人員100人,人才梯隊合理,其中主任醫師7人,副主任醫師12人,主治醫師14人,副主任護師2人。科室現有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15人。有功能較為齊全的心臟介入導管室3個,附屬心功能室2個,重癥監護室2個,CCU監護病房一個(設床位6張)。是中國基層心血管醫師培訓示范中心,國家級胸痛中心、國家級心衰中心、房顫中心、心臟康復中心,世界高血壓聯盟HEARTS項目全國六家試點單位之一,陜西省首家高血壓防治中心,陜西省心血管疾病科研安康分中心,安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醫院能開展三級甲等醫院重點專科所要求的全部臨床業務項目,其中復雜危重冠脈介入治療、房顫射頻消融、三腔起搏器及無導線起搏器置入、先心病介入、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經皮主動脈瓣置換(TAVR)等為科室特色技術,心血管介入技術水平居全省地市級醫院前列,影響力輻射周邊地市。
科室擁有PHILIPS及GE大型數字血管機共3臺、16導及64導多導生理儀3臺、射頻消融儀3臺、美國強生Carto三維標測儀等先進設備,配備有創性血流動力學在內的監護設備、ECMO、除顫器、心臟臨時起搏器等生命支持系統,能滿足各種心血管介入診療需要。常規開展心臟CTA、食道超聲、心臟聲學造影等輔助檢查。
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張軍康,是省心血管聯盟副理事長,安康市心血管分會主任委員。學科帶頭人任暉,主任醫師,現任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市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任安康市醫學會副會長,是陜西省特支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安康市突出貢獻專家,三病區主任陳進業主任醫師是安康市十佳醫生,安康市突出貢獻專家,一病區負責人王甲文主任醫師、二病區負責人王東主任醫師,在區域內學術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每年舉辦安康市心血管年會及秦巴心血管論壇、安康高血壓大會等學術會議,為本市及陜南地區學術交流及技術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全科所有業務骨干均經過北京、上海、西安等國內一流醫院專科進修培訓,有較高專業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心內科護理部已開展了多年整體護理,全體護理人員熟練掌握了本專業疾病和心臟急癥病人的護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