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麗)按照2022年中省市關于加強耕地保護的決策部署,安康市審計局采取“異地審”“上審下”以及“不對稱交叉”的審計方式組織對相關縣(市、區)開展耕地保護專項審計。通過強化審計監督,有效促進各級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職責,嚴把耕地管控關口,提升耕地數量和質量。
精準把握抓重點。緊扣“耕地保護紅線,糧食安全底線”的總要求,從體制機制性問題和管理漏洞著手,重點關注地方政府和部門耕地保護年度目標責任落實和考核情況等內容。通過審計,增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壓實扛牢了黨政同責的主體責任,強化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堅決遏制了耕地“非糧化”,守牢了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創新方式強科技。針對審計對象地域以及側重點的不同,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優化整合審計資源,科學配置審計力量,做好上下協同配合。加強對自然資源督察衛片執法信息和遙感影像的運用,借助SQL Server、ArcGIS、電子地圖等軟件,探索研究型審計,強化數據關聯,深入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通過采集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管理規劃數據、項目圖斑數據,將其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區、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及國土“三調”信息等數據進行比對,實現“點線面”結合,既有數據又有分析。緊扣“政治—政策—項目—資金—效益”主線,對每項政策執行、每筆資金使用,既檢查安排部署,又反映落地效果和使用績效,促進打通政策落實和成效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切實增強了審計的全面性、針對性和創新性。
分類施策促整改。針對審計中涉及的重大問題、典型問題及普遍性問題,通過“審計專報”方式,向地方黨委、政府建言獻策、提出整改建議,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一般性問題嚴格落實問題整改工作的主體責任,迅速采取措施督促整改,推動發現問題“立行立改、真改實改、持續整改”;對歷史遺留難度較大的問題以及需分階段或持續整改事項,結合現行政策要求,做好調度研判,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和目標時限,堅持舉一反三、問題導向,分類施策逐步推進落實,直到全面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