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9月16日,在安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通報的關于創文重點工作周評比結果中,市鄉村振興局包抓的后張嶺社區排名上升到“較好”格次。
然而,就在20天前,后張嶺社區還背負著一個“后進生”的壓力。知恥而后勇,市鄉村振興局和后張嶺社區全體黨員干部逆勢奮起,深入推進創文工作。
不講條件,迎難而上,奮起直追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打響后,后張嶺社區在前四次排名中一直位列“較差”“一般”格次。市鄉村振興局作為包抓幫扶單位,和后張嶺社區一道直面創文工作排名落后的現實,變壓力為動力,推進創文向縱深發展。
將文明城市創建與民生福祉主責主業緊密結合起來,與作風建設專項行動結合起來,迅速調整創文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臺賬、任務清單及幫扶日程表,明確工作重點,細化任務分工,逐級落實責任,確保創文各項工作有的放矢、落地見效。突出為民利民導向,充分查找短板弱項,利用一周時間,對區域內12個重點點位22個問題實行“建賬”“對賬”“評賬”“銷賬”的整改銷號機制,以整改促提升,確保創建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市鄉村振興局領導班子多次帶隊深入商戶和居民家庭開展創文幫扶工作,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社區居委會創文工作開展情況,加大對公共設施、環境衛生、公益廣告、亂搭亂建等檢查力度,及時交辦整改。
此外,市鄉村振興局廣泛利用樓宇廣告、建筑圍擋等載體添置公益標語60余條(塊),并在鄉村振興局網站、微信公眾號,刊播、轉發創建信息,發放創文倡議書、文明禮儀知識讀本、核心價值觀宣傳彩頁2500余份,調動了居民參與創文的積極性。
聚焦重點,攻克難點,打通堵點
“過去街道蚊蟲橫飛,氣味熏人。現在多好,環境干凈了,看著也舒服。”家住后張嶺社區居民候淑香非常高興,道路兩邊亂堆亂放的垃圾桶和臭氣熏天的垃圾都被清理走了。
該局多方協調投入36萬元,加快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綜合環境優化提升等攻堅行動,高標準治差、深層次治亂、全領域治臟,著力在改善社區環境、提升社區形象、增強居民獲得感上狠下功夫。
多措并舉有效夯實公共基礎設施。協調市住建局修補車站路、富群街破損路面,協調城投公司修復背街小巷破損路面、地面硬化2000余平方米,砌筑花池、路牙50余立方米,抹灰150余立方米,安裝道路減速帶40余米,清除一區25棟建筑垃圾并硬化路面,不斷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目前共修復圍墻5處,鑒定危房11棟,拆危安置工作正在啟動中;機動車位劃線155個、非機動車位劃線206個、消防通道標識12處;排污管網治理4處、新建管網30米、疏通管網180余米,更換井蓋11個;安裝健身器材2處、休閑桌椅30余套,放置滅火器700個并完成檢修卡登記,設置微型消防站,安裝分類垃圾房、充電樁,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
以暢通消防通道為目標,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集中整治樓道內、戶外“四堆六亂”現象,完成80棟居民樓“四堆六亂”清理,清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居民樓小野廣告4000余處約5000平方米,讓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潛移默化,文明入心,成果共享
“大街寬闊平坦,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變美變干凈了,居民小區環境變好了,受惠最大的還是老百姓。”談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市民情不自禁地感慨。
市鄉村振興局始終聚焦居民最關心、環境問題最突出、城市管理最薄弱等方面,大力開展文明志愿服務活動解決環境整治、疫情防控、關愛弱勢群體、文明交通等問題200余件,切實提升城市服務效能。
同時,從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入手,分類設計豐富載體,采取“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先進典型事跡展板展示等形式加強教育引導,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創文行動。協助后張嶺社區以公益活動、文明志愿活動、文明實踐活動等為抓手,加快推動民生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這些點滴變化正匯聚成磅礴力量,讓后張嶺社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讓生活在這里的市民真切感受到創文帶來的可喜變化。現在,他們對后張嶺社區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陶勇俊說,后張嶺社區創文工作正闊步向“更好”邁進,將以更加豐碩的創建成果惠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