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唐波 通訊員 王翠維 鄭光賢)為進一步推進漁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不斷提升執法隊伍依法懲治非法捕撈、破壞水生生物資源違法行為,規范非法捕撈水生生物資源認定及損害評估的能力。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建立安康市漁業案件涉案物品認(鑒)定和資源損害咨詢評估專家庫,自此安康漁政執法工作有了“智囊團”。
為規范管理,明確專家職責,確保專家庫有序運轉,市農業農村局在《安康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建立安康市漁業案件涉案物品認(鑒)定和資源損害咨詢評估專家庫的通知》中明確,專家庫對我市長江禁捕、非法捕撈和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方面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知識培訓、指導;水生生物資源損害程度提供技術咨詢、評估;涉案捕撈工具、捕撈方法進行認(鑒)定和評估;涉案漁獲物是否屬于保護物種進行認(鑒)定和評估;違法活動造成的水生生物資源損害程度進行認(鑒)定和評估及違法活動處罰中水生生物資源賠償和生態修復措施提出建議意見等職責范圍。
據悉,該專家庫是從陜西省相關涉漁行業中選聘15名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專業類別涵蓋法律法規、漁具漁法、漁業資源、漁業污染、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等領域,是我省首個漁業案件認(鑒)定專家庫。
專家庫的建立,將為安康漁政執法涉漁案件有關涉案物品的技術鑒別認定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決策參考,用法治力量為禁漁工作護航,進一步推進安康漁政執法工作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漢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在安康市境內流長346公里,水域資源豐富,做好漢江流域禁捕對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市已如期完成長江流域禁捕“四清四無”階段性目標任務,形成了“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食”的良好局面;創新探索的漁政執法“六有”模式也已基本建成,各縣(市、區)均已配齊人員裝備;此外漁政執法智慧監管平臺上線實現“人防+技防”,全天候對漢江水域進行禁捕監管,整體禁捕工作居于全省領先地位。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加強漢江流域禁捕執法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鞏固禁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