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馬林星)近年來,市財政局累計投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經費20.15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1.5億元,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強化調查研究,明晰工作思路。圍繞如何保障創建順利開展,安康財政先后赴白銀、包頭等兄弟地市學習交流創建經驗,全方位分析我市創建的優勢和短板,確定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利用為主、新建為輔”財政保障原則,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和省文化廳、財政廳大力支持。通過整合公共資源、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做好文化事業經費統計監管等措施,優化節省財政資金上億元。
強化資金統籌,保障創建投入。先后爭取中省重點文化項目資金3.3億元,保證安康科技館、非遺館、漢江大劇院、工人文化宮、安康體育館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的建成使用,支持市圖書館、市群藝館改造提升,支持縣區“兩館一院” 改擴建25個、漢水人文生態博物館30個,“安康閱讀吧”34個、村史館50個。先后投入一般公共預算資金13.25億元,爭取政府債券資金4億元,有力保障體育惠民工程、鎮村(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功能建設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需求。同時,加大公共資產整合力度,騰退優質公共資源優先用于文化事業發展,有效緩解了公共文化事業空間不足問題。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公共文化設施每千人擁有面積達33.29平方米,超全省平均水平30%。
強化績效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在資金管理上,加強績效目標執行動態監控,全力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有效運行。在資金使用上,嚴格依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國庫集中支付的有關要求,把中省專項資金進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集中支付。工程建設類按照施工單位申請、監理單位和項目單位確認、財政部門撥付的流程進行管理,按工程進度向施工單位撥付專項資金。在項目采購上,針對創建文化示范區和文化部門采購對象的特殊性,著力構建規范透明、公平競爭、放管結合、嚴格問責的政府采購工作機制。
強化鞏固提升,持續支持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為了保障完成示范區創新發展總體目標任務,市財政局從2021年起,每年安排500萬元公共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全市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推動地方文化事業改革創新。同時,及時與文旅局溝通,按照主要發展指標,將項目及時調整落實到位。2021年,已安排落實“一縣十鎮百村”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鄉風文明”有關項目和“三館一院一中心”標準化、數字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