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磊
近年來,市委編辦認真履行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職責,探索創新事業單位監管方式,狠抓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強化事業單位法人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新格局。
強化履職監管,履職評估創出安康經驗。為有效破解事業單位外部監管有缺失、需求難保障、調編無手段等難題,事業單位內部履職不規范、管理不完善、運轉不順暢、服務不到位、誠信度不高等問題,出臺《安康市事業單位履職評估考核辦法》,創新實施事業單位履職評估考核工作,先后推進市直114家事業單位評估考核,從組織架構、制度設計、組織實施到結果運用,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指標精準、便于操作的履職評估考核體系,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事業單位綜合監管路徑。創新經驗被中央編辦核心期刊在全國推介,創新做法被省委編辦評為全省機構編制創新成果一等獎。運用評估考核結果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整合事業單位5家,撤銷事業單位15家,核減收回相應編制107名;相繼解決了2家設計院行業資質存續、2家單位經費自理困難、4家單位體制完善、1家單位人員結構老化等問題,促進了社會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強化法人監管,登記管理邁出堅實步伐。以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審批服務事項為小切口,認真貫徹執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政策法規,嚴格落實審批服務便民化和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任務,按照“一網通辦、全程網辦”要求,將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最大限度簡環節、減要件、優流程、壓時限,把申報材料放在網上,把反饋意見寫在線上,堅持服務對象只跑一次、與服務對象只見一面、登記事項一次辦完,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積極推行電話咨詢、預約服務、容缺后補、幫辦代辦等服務措施,有效推進登記管理工作強基補短、提質增效。全市登記管理事業單位1519家,黨政群機關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829家,事業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53家。
強化信用監管,監管信息融入信用體系。積極融入“信用安康”建設,在“市政務服務網”“安康機構編制網”設立業務窗口,暢通事業單位法人信用信息共享渠道,將事業單位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及年度報告、“雙隨機一公開”實地核查等信息按程序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協力構建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一張網”。組織開展年度報告審核公示、年報市際交叉評估、“雙隨機一公開”實地核查等工作,切實加強事業單位法人事中事后監管。積極落實“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對接省委編辦承接市級登記許可監管事項,落實與市信用辦、市電子政務辦、市政務服務中心協作配合機制,打破事業單位“信息孤島”。將違規事業單位法人列入異常名錄并向省局推送,逐步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有力提升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效度和震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