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肖義軍)部門幫扶社區是市委、市政府推進中心城區城市創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機關干部“接地氣”,面對面與群眾“打交道”,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的重要方式、有效途徑。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委編辦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高點定位創建工作,精準施策創建抓手,著力在抓創新、見長效、辦實事等方面下功夫,與幫扶的育才社區干部群眾共同奮斗,推進城市創建工作行穩致遠、成效明顯,贏得了社區群眾的信任和好評。
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市中心城區背街小巷多,治理難度大,是歷次城市創建工作的難點。市委編辦包聯的育才社區恰在新城街道蓮花東巷,巷內道路損壞,高低不平,雨季積水嚴重,群眾出行不便,巷內人口密度大,亂停車、亂堆亂放、野廣告隨處可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擁擠,辦公條件差等,嚴重制約了社區事業發展和城市創建工作。
從接到包聯任務的那天起,市委編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先后20余次深入社區調研了解情況,針對社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一研定幫扶方案,全員抓創建,明確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主抓、牽頭科室負責、全員參與落實的工作格局。
針對社區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市委編辦會同市政府辦,協調市、區相關部門單位,給社區調增辦公用房400平方、硬化小巷道路280米、清理社區巷道垃圾20余車,對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標準化改造,把雜亂的巷道疏通整潔,把破舊的墻壁變成了文化墻,社區硬件條件和對外形象驟然提升;積極推進綠色巷道、綠色小區、綠色家庭等建設,多次召集社區轄區內單位,協調市政園林單位,因地制宜啟動了老舊小區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江南大廈后巷45號、市發改委家屬院、市教體局家屬院、新城辦財政所家屬院綠化改造后,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積極開展社區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圍繞“藍天、碧水、綠地、寧靜、潔凈”五大工程,加強施工揚塵、噪音擾民、餐飲油煙、污水排放、垃圾亂倒等監督管理,規范蓮花東巷小吃攤點擺放和衛生管理,加強育才路小吃店衛生整治,落實背街小巷垃圾站臺、主干道垃圾收集點、天寶小區公廁等衛生管護,營造了創建工作人人參與,創建成果人人共享的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讓社區群眾享受到創建帶來的優美、干凈、整潔的家園環境。
如今,走進育才社區,一條條硬化凈化的背街小巷、一幅幅文明創建的宣傳手繪、一版版內容豐富的宣傳櫥窗,盡顯城市創建文化氣息。育才社區黨支部陳治改說,“社區環境改善了,背街小巷漂亮了,幫扶單位的工作熱情激勵著我們為群眾服務的勁頭更足了”。
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80歲的社區居民余大媽近幾個月非常忙,每周一、三、五都要參加社區老年大學舉辦的聲樂班、書法班,多姿多彩的社區文化生活讓這位已經退休20多年的老人,又找回了年輕時的風采。
去年以來,市委編辦在市級領導的關心下,協調市區公共資產經辦機構將原市科協辦公用房劃撥給育才社區使用,并以此為基礎,結合社區發展需要,多方協調籌集項目資金25萬元,積極打造社區婦女兒童之家、老年大學教學基地、聯通5G體驗基地、毛絨文創和電商基地、營養學會實踐基地等“五大基地”,作為社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宣傳平臺、教育平臺、活動平臺,將城市創建工作內涵拓展延伸,打造城市創建升級新樣板。
目前,婦女兒童之家開設有閱讀、手工、剪紙、心理輔導等特色鮮明的活動專區,已接待轄區內婦女兒童800余人次。社區老年大學開設有聲樂、舞蹈、書法三個學習班,聘請專業教師4名,現有學員60余名。聯通5G體驗館為社區居民帶來5G智慧生活的全景式體驗,初步實現社區環境實時監控和智慧管理。毛絨文創和電商基地,通過與漢濱區電商辦、恒口毛絨玩具五大中心合作,為社區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營養學會實踐基地在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傳統節日里,組織社區居民學做健康營養的傳統美食,引導大家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五大基地”的建成備受省市相關方面高度關注,省婦聯主席龔曉燕、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強翠萍、市長武文罡等省市領導前往視察指導。
老舊小區改造終于盼來了
外墻破損、管道堵塞、線路老化、樓頂漏水,這是中心城區八、九十年代建造第一批住宅樓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育才社區老舊樓房多、無物業,上漏水、下不通,電線雜亂隱患大,群眾意見大。為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柯昌斌親自出面協調,爭取育才社區漢濱初中家屬院2棟樓44戶、市科協家屬院1棟樓10戶進入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盤子。9月中旬,市委編辦邀請市、區住建部門深入育才社區漢濱初中家屬院、市科協家屬院進行實地踏勘,站在一旁的姚大爺激動地說,“終于把你們盼來了”。
目前,隨著項目勘察、征求意見、方案設計、環境保障、工程招標等一系列工作逐步推進,正式動工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柯昌斌多次強調,“社區幫扶就要實實在在的為社區辦實事、為群眾辦好事”。從背街小巷治理、老舊小區改造、五大基地建設,到推行321基層治理模式、常態化疫情防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市委編辦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根本,從年初到年末,總能看到他們下沉社區忙碌的身影,如今管得越來越“寬”,離群眾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