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熊心湄)為深入推動黨史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引導干警守好為民初心,忠誠履職,為民服務,擔當作為,密切檢察干警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安康市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發揮司法救助幫扶救困、化解社會矛盾、修復社會關系的作用,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在完善救助措施、拓展救助渠道、延伸救助觸角上下功夫,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司法救助工作,展現了檢察機關為民、便民、救民的良好職業形象。今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98件204人,發放救助資金8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是深化司法救助工作。為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入開展,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始終把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檢察環節規范執法作為司法救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將司法救助惠及廣大貧困群眾。二是內外聯動,打造司法救助+多元救助工作亮點。全市檢察機關緊緊依靠黨委、政府的支持,對救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主動爭取專項救助資金救助,及時予以救助;同時為了讓受助者獲得更多的幫助,全市檢察機關在以支付救助金為主的同時,協同財政、民政、教育等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將心理疏導、宣傳教育相結合,與法律援助、民政救濟、慈善救助相結合,形成救助合力,積極主動幫扶解困,幫助被救助人度過生活難關。三是創新工作機制,拓展救助渠道。根據《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的規定,國家司法救助的對象包括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的刑事案件害人或其近親屬、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又包括民事侵權案件當事人、符合條件的涉法涉訴信訪人。全市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轉變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對民事侵權案件當事人開展司法救助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四是聚焦幫扶救困,助力鄉村振興。全市檢察機關主動將司法救助工作融入到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綜治平安、信訪維穩國家大局工作中,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的聯系溝通,找準國家司法救助服務精準脫貧的結合點、切入點和有效方式,確保符合國家救助條件的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做到為黨分憂,為民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