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康安成
安康市財信擔保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決策部署,緊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擔保機構自身發展”兩條主線,創新打造“安康模式”,推動全省行業健康發展,積極引流“金融活水”,助力企業翻越融資高山,精心量身“定制服務”,打通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通路,全力筑牢“風險屏障”,確保擔保業務持續發展。
16年來,該公司累計為全市3595戶企業5794個項目提供貸款擔保310億元,在保戶數730戶,在保余額49.19億元,今年1到11月累計為585戶企業769個項目提供擔保貸款37.42億元,業務量連續十年位于全省地市級擔保機構前列,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我市成為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樣板。
推動市縣抱團“取暖”,擔保實力持續壯大
在16年的發展進程中,該公司堅持合作、協同、發展的方針,積極推動區域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深化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大力推進新型政銀擔機制落實,持續提升綜合實力,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縣持續出資,做大擔保能力。公司創新提出市縣區投資入股聯合開展擔保業務,業務風險由市縣區共同分擔的合作機制。市縣區財政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11次持續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0.2億元增至16.11億元。縣區入股后,公司依托縣區財政部門工作部支持縣區中小微企業發展,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擔保業務全覆蓋。
2014年探索設立分公司試點,印發了相關《實施方案》,2018年市政府確定以公司為核心,構建具有安康特色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該公司堅持人才自主培養,組織業務骨干通過理論結合實踐,自編教材,專題講解,開展六期自主培訓工程,初步形成了專業的管理團隊,熟練的業務操作團隊,形成了強大的戰斗力。兩年來,縣區分公司堅持依法依規運營,在經營水平、管理能力、業務開展、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提升。累計為634戶企業743個項目提供擔保貸款32.85億元,在保余額27.22億元,業務占比超過55%,縣區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該公司本著“以支定收、公益服務、保本運行”原則,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派專人為企業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承擔抵押登記費用,近三年直接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2.6億元。申請獲得中省降費獎補、增量業務獎勵、績效評價獎勵資金3171萬元。2018年,中省“4321”新型政銀擔業務開展以來,公司先后與郵儲、農商行等17家金融機構簽訂了銀擔風險分擔協議;與省再擔保,旬陽泰隆銀行、10家農商行簽訂“縣域振興貸”批量擔保業務合作協議;與建行等銀行簽訂“總對總”批量業務合作協議。我市新增融資擔保業務、比例再擔保業務、新型政銀擔銀行分險業務、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備案合作業務、“國家扶貧開發貸款擔保支持計劃”專項業務均排名全省前列。“安康模式”獲得省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吸引省內多家同行來安交流經驗。2020年被評為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先進單位”“銀擔合作貢獻獎”。
聚焦“小微”創新擔保扶貧“手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該公司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做優全市特色小微三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決策部署,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培育特色小鎮,助力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挺進。目前公司在保小微三農戶數679戶,在保余額36.44億元,戶數占比達93%,金額占比為74%。
2017年,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公司開展開發性金融返鄉創業促脫貧攻堅安康試點工作,該公司提出創新構建“四臺一會”體系,即通過開發性金融合作辦健全管理平臺,通過市發展投資集團打造統貸平臺,通過財信擔保公司作為擔保平臺,充分利用相關媒體完善公示平臺,并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統籌開展項目評審推薦、責任擔保、風險管理等工作,形成了“政府推動、平臺融資、信用建設和市場化運作并舉”的融資模式。2018年,國家開發銀行總行聯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安康工作案例,向全國推廣安康經驗。
為了充分發揮蘇陜扶貧協作資金使用效益,該公司與市發改委積極探索,在全省率先試點創新,將協作資金總量的10%注入公司,成立扶貧協作融資擔保基金,撬動10倍金融信貸資金投向扶貧協作領域,實現了扶貧資金與產業發展、貧困戶獲益緊密聯結,切實發揮了政、銀、保、企四方聯動作用。截至目前市發改委累計投入蘇陜扶貧協作資金4566萬元,公司審批通過蘇陜扶貧協作項目111個,金額5.87億元,撬動銀行信貸資金4.78億元,資金實際放大倍數超過為10倍。
緊跟重大項目“步伐”,解決園區發展“瓶頸”
重大項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該公司緊緊圍繞安康地方重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全力做好金融服務,確保重點、重大項目穩步發展。建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專項排查協調工作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定期排查企業經營情況及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難與問題,主動靠前服務,制定有針對性方案,發揮縣區、銀行聯系人作用,設身處地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
陜西華銀科技股份公司是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是省市重點企業項目和地方重點培育上市企業,但因產品生產周期較長,資金回籠較慢,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向公司申請擔保貸款。公司在充分了解企業發展前景,經營情況、產品市場等情況后,按照“特事特辦”原則,為該企業及其關聯公司提供總授信75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用于企業購買必要生產原材料,保障產能充分釋放、加快市場銷售,增加銷售利潤,幫助企業走出了短期困難。
恒通環保科技公司是我市重點招商引資企業,是我市首家PP棉(滌綸纖維絲)生產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毛絨玩具、家紡、服裝、沙發填充等,訂單在滿足安康毛絨玩具企業需求的同時,部分出口歐美等市場。今年初,企業3萬噸滌綸纖維加工項目正式投產,受疫情、市場等因素影響,原材料市場價格普遍上漲,企業面臨生產資金壓力,向公司申請貸款擔保800萬元,主要用于采購原材料。公司總經理親自帶隊,組織評審部、風險部門及恒口分公司人員通過實地考察,現場座談等形式,主動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訂單銷售等狀況,公司按照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予以支持,迅速推動項目審批落地,為企業提供800萬元貸款擔保,協助銀行快速放款,及時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需求,實現生產達產達效。
產業園區是承載縣域發展、集聚要素、壯大產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企業集聚,提升發展效益,延鏈補鏈強鏈各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公司創新“擔園”(縣域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合作模式,支持縣域園區經濟率先發展,該模式以縣域園區為重點,緊緊依靠園區管委會和地方平臺公司,建立溝通協調和風險分擔處置機制,由公司為園區自身建設及園區內入住各類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等系列服務,支持園區完善物流、商貿、金融、人才、能源、信息等配套功能,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良好產業生態。截至目前,通過該模式累計為6個縣區提供擔保貸款8.01億元,其中高新3億元、漢濱1.7億元、恒口1.3億元、紫陽1.11億元、漢陰0.6億元、鎮坪0.3億元,有效增強了園區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
石泉縣羅來衛放棄在外業績穩定的企業,帶著多年積累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回鄉創辦了陜西奧邦鍛造有限公司,入駐石泉省級經開園。一切從頭再來,新建生產線、培訓新工人、建立銷售渠道等等,多年積累所剩無幾,面對大量訂單,缺乏短期流動資金,向公司申請給予擔保支持。公司經過綜合研判,為其提供了1000萬元擔保授信。目前該企業年產汽車和機械零部件300余萬套,自主發明專利技術超110項,先后吸納產業鏈企業16家,帶動貧困就業人員970余人,發展為安康市創業就業綜合性平臺。
嚴守經營風險“底線”,確保業務持續發展
擔保經營的是信譽,承擔的是責任,管理的是風險。身處具有天然高風險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領域,該公司緊緊抓住風險管理這個核心,自主創立了動態的風險管理體系,即“全面的風險管理、全員的風險意識、全過程的風險控制、全新的風控方式”。
該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構架,職責邊界清晰的法人治理體系,形成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支委會、經營層共同參與、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科學治理和風險運行機制。公司堅持制度全覆蓋,在充分學習行業先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探索,制定40余項制度,不斷夯實經營管理體系,實行全面風險管理。對于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盡一切努力,以“時間換空間”的理念,以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有效盤活企業不良資產的方式,充分用足用活中省市的各項紓困政策,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對于盤活無望的企業,積極協調金融機構代償,按照“窮盡追索”原則,“成立專班”實施訴訟追償,加大法院、房管、國土等部門協調力度,加快訴訟執行和抵質押資產處置進度,全力回收資金資產。設立獨立內控審計部門,對在保項目或風險項目實施獨立審計,及時找出風險隱患,持續優化風險流程,推動各項制度落實落細,形成監督閉環。引導全體員工在干事創業中全面提升自身的風險意識,強化遵守規則的法治意識,將集中教育、專題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將正面典型學習與反面典型教育相結合,筑牢“防線”、守住“底線”、不越“紅線”,抵制“誘惑”,廉潔從業,有效防范道德風險。
該公司創新實施了一般風險準備、未到期責任準備、擔保賠償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風險撥備、企業保證、員工個人從業風險保證金的七級風險準備金制度,目前計提準備金余額為4.8億元。創新實施或有資產核算管理制度,目前,或有負債(在保余額)49.93億元,或有資產93億元(不動產34億元),或有資產負債覆蓋率186%,公司整體風險可控。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該公司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科學謀劃發展上突出“高”的標準,在強化擔保能力上突出“深”的發展,在服務小微三農上突出“新”的舉措,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上突出“敢”的擔當,在堅守風險底線上突出“嚴”的要求,在服務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進程中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