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忠民
長期活躍在秦巴山區的安康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是黨和政府聯系老科教工作者的橋梁。協會成立于1991年7月3日,30個寒來暑往,協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為安康追趕超越作出新貢獻。
該協會緊緊圍繞“科教興安、人才強市、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堅持“四服務”工作定位,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服務能力;堅持老有所為,積極作為、發揮優勢、講求實效,在決策咨詢、科學普及、科技創新、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目前,該協會覆蓋10縣(區),會員單位發展到18個,會員由開始的57人發展到2500人,其中高級職稱1290人、中級職稱1180人。近年來,該協會先后榮獲省、市科技成果7項,國家專利4項,22次摘取省、市先進單位稱號,56人榮獲市級老有所為先進個人、3人獲評為全國老科協先進個人。
主動適應新形勢,提高服務有作為
長期以來,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主動適應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廣大協會會員思想上不落伍、覺悟上不滑坡、政治上不糊涂、工作上不偏向,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做心態陽光、作風樸實、老有所為、傾情奉獻的模范團隊。
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以及省老科協關于創建學習型、創新性、服務型、和諧性老科協的實施意見,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撰寫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四型老科協》理論文章,被中國社科院、陜西老年報刊發表,多次被省老科協評為四星級協會、市科協三星級學會、優秀科技志愿服務團隊等榮譽稱號。
協會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其中,已故副研究員朱平風、研究員張忠民等3人被評為中國老科協先進個人,包成余、陳和淚、李劍濤、胡必利等15人被評為省老科協先進個人,王永清、鄒福生、劉邦杰、陳顯耀等67人被評為市級老有所為先進個人,陶淑芳被評為全國五好家庭,馬中云被評為“好婆婆”。他們為安康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協會發展增添了光彩。
注重基層調研,助力安康發展
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會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提交高質量調研成果,參與政府決策。協會會長黃秀玲撰寫了《對安康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考》的調研報告;農業專家、協會秘書長張忠民參與了安康重大項目立項、評審;會員粱宏勝、胡顯岳應邀參與了《安康市扶貧開發“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寫;江新華為了食用菌產業發展,常年服務一線;高級農藝師劉邦杰《三農問題》的調研等,他們是活躍在工農業科技戰線上的“智囊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會員活躍在衛生、教育、經濟等領域,為科技創新、科技咨詢、科技為民服務發光發熱。
本著實事求是的學術調研之風,近些年來,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會員積極向市委、市政府獻言獻策,緊緊圍繞安康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深入開展調研,共寫出調研報告100多篇,并召開專題研討會,篩選出59篇歸集為《安康市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以及120篇的《安康市老科協文集》,呈送給相關領導、有關部門,供其決策時參考,受到省科協、省老科協和市政府的重視與好評。
在創建國家、省級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工作中,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積極響應號召,就城市管理、小餐飲業管理與發展等提出了科學化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針對教育改革,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深入學校調查研究,開展專題講座。在每年教師節期間,市老科協都要到學校開展慰問。
4月13至23日,由市婦聯、市教體局、市關工委聯合主辦的陜西省婦聯“秦女子”公益項目——第13屆“和教育”杯三秦父母大講堂安康家庭教育巡講活動舉行,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作為關工委“五老”專家應邀參加活動,全市各縣區共舉辦活動28場次,受眾家長及師生達1萬人次。該協會11位會員被漢濱初中教育集團聘為相關社團老師,5位會員被市委組織部黨員遠程教育聘為輔導老師,6位會員被市農業農村局聘為職業農民培訓教師。
強化科技領引,助力鄉村振興
開展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為促進安康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常態化抓好科技示范點建設,發揮科技創新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共創建了19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2個企業創新示范點、40個鄉村振興科技示范點。會員程良斌包抓的牛蹄萬畝茶園收到了非常好的效益;漢濱區老科協包抓的長毛兔基地、楊梅種植基地、食用菌基地等成效明顯。紫陽茶葉、平利絞股藍、鎮坪藥材、旬陽煙草、漢陰果蔬等示范點建設均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編印農業實用技術教材,送教到基層、到農戶、到田間,不斷延伸服務半徑。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先后組織多名會員專家編寫了《茶園管理技術》《栽桑養蠶實用技術》《核桃栽培管理技術》《 富硒糧油栽培技術》《大棚設施蔬菜栽培技術》等多種農業技術手冊、科普掛圖等,親自培訓授課并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為全市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搞好實用技術培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積極組織科技干部,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舉辦多場培訓,經過培訓使廣大科技干部成為致富帶頭人。協會3人被聘為安康市職業農民培訓教師,7人被聘為市委組織部遠程教育輔導專家,4人被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技廳聘為省級科技特派員,12人被聘為市級科技特派員,51人被聘為縣級科技特派員。
注重內修外煉,發揮各自特長
近些年來,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積極辦好《安康老科協通訊》,旨在向主管機關反映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向省老科協匯報工作,向兄弟地市交流學習,刊登市縣(區)老科教工作者協會的工作動態,并充分發揮媒體平臺作用,總結工作成績,反映工作動態,提高協會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為進一步強化宣傳,全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大多都建立了科普宣傳欄,內容豐富,很受群眾歡迎。協會會員積極參與科普為民活動,組織科普宣講團、志愿者服務隊、專家咨詢團、義診團、藝術團等,深入農村開展義診、義演、義寫活動,不僅傳授了技術、普及了知識,還豐富了會員的文化生活。2020年至2021年,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協同有關單位舉辦講座,內容涉及農業、健康、維權、理智消費等,受眾人群達4000余人。
為活躍會員的退休生活,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還成立了書畫分會、讀書會、藝術團,豐富會員的老年生活,讓其老有所樂。其中,會員巫其祥撰寫了60余萬字的《安康民俗文化》。
自2020年6月換屆以來,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老科協和市科協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老科教工作者的智慧和優勢,圍繞大局、主動作為,不斷開拓創新,傾力打造安康市老科教工作者協會工作品牌,為推動協會組織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開創了新時代老科協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