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漁業生產工作站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在“學”上下功夫、在“做”上聚合力,牢牢把握“為群眾辦實事”這個基本著力點,立足行業特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
4月初,嵐皋縣綠水生態養殖公司負責人將準備上市銷售的雜交鱘樣本送到市漁業站進行檢測,在通過嚴格的檢測程序后,該站工作人員給其開具了水產品檢測合格證,有了這張合格證,綠水公司養殖的雜交鱘就可以銷往西安、蘭州等城市。
生態漁業是安康五大特色產業之一,水產養殖企業較多,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受條件限制,難以開展水產品質量自檢,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銷售。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漁業生產工作站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主動前往水產養殖及銷售企業,采集水樣、魚樣進行檢測,同時指導水產養殖企業認真落實養殖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三項記錄”制度,嚴格執行水產養殖用藥和休藥期規定,截至3月底,已對10家企業的12個樣本進行檢測,合格率達到100%,通過科學的檢測數據支撐,既有效地保障了廣大消費者舌類上的安全,也幫助水產養殖企業拓寬了市場,實現 “好魚賣好價”的目標。
同樣被列入該站“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的還有聯村幫扶工作。鎮坪縣洪陽村是市漁業站的幫扶村,洪陽烏雞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烏雞產業也是該村的主導產業,但之前由于未能進行科學防疫,養雞成活率不高,農民增收不多,為解決這一難題,市漁業站在專家的建議下,每年為村上購買馬利克、法氏囊等疫苗,實現了免疫全覆蓋,養雞成活率達到95%以上,同時,該站還投資為村上購置4臺孵化機和1臺發電機,幫助村上發展壯大烏雞產業,現在,洪陽村每年的烏雞養殖量都超過2萬只。脫貧不脫幫扶,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為幫助洪陽村抓好產業的早謀劃、早落地,解決村上發展產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市漁業站在今年1月份就及早安排產業幫扶資金7萬元,扶持村上產業發展,目前,全村發展訂單洋芋150畝、魔芋300余畝、矮化密植香椿30畝、核桃園區留存2000畝,已孵化烏雞4000多羽、發展養蜂553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