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董瑞
隨著我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的持續推進,有一抹鮮亮的“志愿紅”成了城市發展中的一道靚麗風景。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注冊志愿者12萬人,實名認證114648人,注冊志愿團體1979個,共開展15991個項目,志愿服務總時長3071578小時,2019年度總時長1104528小時,全年審批項目5016個。
在漢濱區新城辦安火社區,67歲的退休老干部劉大爺曾在上海當過4年的志愿者,回到安康后,他依然滿懷激情,第一時間找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希望社區能提供一個志愿服務場所。在社區“營業”的第一天起,劉大爺便經常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有時連水都顧不得喝上一口,每天在社區里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社區的黨員和居民受到劉大爺影響,也經常過來一同參加志愿服務。
安康以前的交通情況較為混亂,一些行人無視紅綠燈,部分車輛對交通規則不重視等,使得城市交通混亂不堪,安全隱患較大。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市志愿者聯合會從2017年開始,在城區8個十字路口組織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勸導活動。各會員單位和理事單位積極響應,共計參與人數4萬余人次,并不定期進行組織安排、督促檢查、巡查指導。志愿者身穿紅馬甲,佩戴志愿者紅袖章,手舉文明勸導小紅旗,耐心勸導行人和非機動車輛遵守交通規則,協助交警維持十字路口交通秩序,為我市交通安全秩序作出了貢獻。
近年來,圍繞扶貧助困、環境保護、鄰里守望、文明交通、關愛老人等主題,市志愿者聯合會精心設計,全面部署,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各會員單位全年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2111項,安康義工聯的“山里孩子看古都”、安康援少會的“少兒傳統文化”、漢陰志愿聯合會的“同一片天·同一種愛”、石泉志愿服務“助力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寧陜“一個人的劇場走鄉村”,紫陽“麗姐助學”、嵐皋“文明實踐活動”、平利“志愿者協會助力教育扶貧”、鎮坪“我在鎮坪有塊田”、白河“清風社區”志愿服務、旬陽義工家園“讓鄉村更有趣“等各種志愿服務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據悉,我市近日開展的首期文明城市創建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市民對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認可程度較高,有84%的市民參加過本市組織開展的公益活動,有85%的市民表示對本市開展的“車讓人、人守規”工作滿意。這也肯定了我市志愿服務成果,激勵志愿者繼續前行,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這個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