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一、以問題為導向,強化監管為常態。把誠信體系與日常環境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結合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開展行業專項整治。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礦山開發、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磚廠“冒黑煙”、建筑工地揚塵、煙花爆竹燃放、餐飲油煙、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固體廢物、“散亂污”企業、環保聯合執法十大行業專項行動。淘汰高排放機動車812輛,200輛渣土車完成密閉改裝,45家重點建筑工地安裝在線監控。237戶“散亂污”企業得以整治,306家餐飲單位安裝油煙凈化設施,150個加油站地下油罐完成防滲改造。針對安嵐高速施工污染問題,會同漢濱分局對建設管理及施工單位負責人進行了集中約談。截止8月,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80 件,處罰金額 862.7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2起,拘留2人。
二、以應用促發展,推進信用管理。通過實行分類監管、重點監管、聯合懲戒,日常監督檢查、以及“雙隨機”監管多種措施相結合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市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中心指揮平臺共接入485個視頻監控點位,時時關注企業污染設施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共發現、轉辦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異常情況51件。2019年1-8月全市生態環境運用“雙隨機”抽查系統,檢查一般排污單位41家次,重點排污單位36次,參加其他部門聯合開展的“雙隨機、一公開”活動4次,檢查7次。
三、以公開為促進,加強信息發布。加大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信息公開力度,通過環保網站和微信等平臺,公開全市環境質量狀況、環境執法信息和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督促全市28家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污染重點企業及時公開基礎信息、排污信息、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環境信息。
四、以維護群眾利益為根本,推進企業誠信。對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及上級交辦的環境案件做到認真查處及時回復。加強12369環保投訴熱線管理,截至8月我市共接處環境信訪問題1829件,達到回復率100%,結案率100%,滿意率95%以上,切實維護了轄區群眾的環境權益,增強了企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