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董良軍)市財政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提高站位、主動作為,堅持把問題整改貫穿始終,著力在財政助力脫貧攻堅中促整改、聚合力,用幫扶的“初心”換來了貧困群眾的“舒心”,將脫貧成果落實在主題教育實踐中。
針對扶貧資金“趴窩”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將扶貧領域6大類資金全部納入監管范圍,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精準度。針對涉農資金整合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建立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四單制”,被省財政廳納入全省財政支農暨脫貧攻堅學習資料予以刊發。截至目前,脫貧攻堅領域涉及財政部門的反饋問題和審計發現問題已全部按照時限要求整改完成,并采取限時辦結、約談通報等措施,督促主管部門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截至10月底,全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付進度達96.7%,位居全省第一;財政涉農資金支出率達91%;中省市縣四級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14億元,全市脫貧攻堅各類資金投入達到146.8億元。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年度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和涉農資金整合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市采購中心和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聯系財信擔保公司,解決漢濱區吉河鎮板廟村4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難題,預計將擔保授信100萬元;市公產經辦處為旬陽縣甘溪鎮周莊村煙草扶貧合作社建設100平方米用房;市非稅收入經辦處投入15萬元對漢濱區晏壩鎮竹園村老茶園改造升級;市農村發展財務運行處為晏壩鎮泰山廟村解決跨村道路資金60萬元。目前各幫扶單位共組織開展各種種植、養殖培訓10余次,培育發展養殖合作社2個,發展茶葉、香菇、拐棗、核桃、烤煙、中藥材等產業2萬多畝,發展養殖大戶20余戶。各幫扶單位通過設立社區“紅黑榜”典型公示欄,組織開展各類道德評議、移風易俗和“送戲、送醫下鄉”等活動10余場,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