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成家寧)今年以來,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主體培育,我市通過實施企業創新工程、優化科技服務等一系列舉措,推動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截止8月底,入評國家級科技型企業116家,組織兩批共24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創板入庫企業13家。
一是實施企業創新工程,不斷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堅持以培育10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4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00戶科技型小微企業為重點,著力聚集各類優勢資源,重點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催生形成“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創新示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的梯隊式科技型企業集群。深入開展科技型企業包聯幫扶,實施負面清單考核,組織50個包聯單位,帶著真感情,拿出硬措施,竭盡全力為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從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大力幫扶支持。截止目前,納入全市重點培育的科技型企業25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6家。
二是發揮基金引領作用,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深入推進科技與金融融合,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方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場化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安康市循環經濟產業科技創新基金”已投入運營,且今年以來投資進度不斷加快,累計盡職調查企業63家,立項項目20個,投決通過項目3個,完成投資2800萬元,占基金總規模的68%。積極爭取中核集團、國投創益基金公司支持,聯合籌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兩只基金有效拓寬了我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為打造“創新+創業+創投”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優化科技服務,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舉辦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會,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技政策,激發自主創新活力;組織專門力量,深入60多家企業征集技術需求,并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進行需求對接;積極為科技型企業爭取政策、資金支持,今年已爭取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深度貧困縣綠色通道項目40余項,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征集蘇陜合作科技項目11項,探索與常州市科技局聯合建立科技合作專項;持續加強與河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的科技合作,圍繞涉水產業、富硒土壤營養強化劑研發、絨玩具創意設計等,推動務實合作;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建成“安康市科技計劃項目網絡管理系統”,發揮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服務、共享功能,優化提升企業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