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來慶琳 通訊員 萬靜)隆冬時節,寒氣逼人,此時徐先海的額頭卻滿是細細的汗珠。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幾年來,雖然不是第一次爬上這半山腰,但一步步走上來還是第一遭。“多好的土地啊。”徐先海不禁感嘆,“等到這入股的土地丈量完,和紫蕎印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的獼猴桃建園就能盡快啟動,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是一片望不到邊的獼猴桃園,團興村也有了叫得響的產業,群眾更有了穩定增收的門路了。”
嵐皋縣西南端的官元鎮團興村,是市商務局幫扶村。脫貧攻堅啟動之初,村內基礎條件較差,坡陡路窄,飲水工程設施老化,民居環境較差,村內經濟合作組織運轉不暢,全村整體工作處于被動狀態。2014年市商務局幫扶該村以來,面對這里山大人稀、自然條件差的現狀,將駐村幫扶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凝聚全局黨員干部心力,持續加大投入、整合資源、調動力量、合力攻堅,以實干擔當協助團興村繪制出了一幅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畫卷。
在連續三年幫扶工作基礎上,面對2017脫貧攻堅關鍵年,為確保精準扶貧取得實效,該局在年度目標任務下達后,專題研究部署精準扶貧工作,由局主要領導掛帥,局鎮村建立三級工作領導小組,并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徐先海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扎實做好各項精準扶貧工作。
2017年初,該局制定《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方案》和《機關黨員干部脫貧攻堅包抓幫扶工作考核辦法》,全局23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46戶,積極為幫扶貧困戶宣講政策、辦好實事。同時,協助鎮村及時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理事會章程,完善村規民約,組織村民評選紅黑榜,新民風建設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積極開展新民風建設,助力團興村精神脫貧的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加大產業扶貧、建設美麗鄉村成為他們幫扶工作的又一個重心。2017年,他們籌措撥付資金48.6萬元,用于團興村修建尤家鋪子廣場、十三鋪及尤家鋪子沿線美化亮化,修建2條產業路5公里,扶持建設村級電子商務網點1個,為村活動室購置電腦設備2套,幫扶貧困大學生2名。期間還引進企業參與全村“三變”改革,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結合貧困村產業發展,他們積極幫扶引導貧困戶種植黃花,去年全村種植黃花50畝,并利用退耕還林種植花椒150畝,目前正組織實施。成立團興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紫蕎印象實業發展公司達成股份合作協議,今年200畝獼猴桃種植產業園即將全面開建。加大傳統養殖業扶持力度,目前全村發展小型養豬場10戶,養殖山羊千余只,養雞4千余只。
圍繞當地民生事業發展,他們最大限度通過多方爭取政策資金,著力解決團興村迫在眉睫的路、電、飲水、通訊等各種難題。當年協助該村新修舒家院子至水梁子公路1.8千米,田家灣至團興學校公路1千米,5組至6組產業路4.6千米,堰官公路至團包梁公路1.7千米完善工程已完工,新修5千米聯戶路正在組織實施。完成4組、6組飲水工程3處,解決41戶140人安全飲水問題。完成4組、6組電網改造8桿公里,受益人口48戶135人,全村完成抄表到戶60戶。建移動通信基站1處,架設光纖網絡6公里,完成基站選址及項目設計前期準備。126戶住房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
結合商務工作職能,他們還大力開展行業扶貧,加大對縣級扶貧工作支持力度。支持嵐皋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創建,為該縣爭取建設資金1500萬元;會同市扶貧開發局、市殘疾人聯合會制定印發《全市電子商務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開展電商扶貧,在全市貧困村扶持開設網店200個,扶持帶動數千貧困戶利用電商生產經營脫貧奔小康。積極向省上匯報,為嵐皋縣爭取鮮活農產品跨區域流通設施建設項目資金263萬元。
幫扶四年來,市商務局廣大黨員干部沒有把自己當成團興村的客人,而是用一顆真心,換來了團興村天翻地覆的新變化,也在當地群眾中贏得了良好口碑,群眾滿意度穩步提升,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面對2018年團興村脫貧“摘帽”目標,市商務局局長劉家騏告訴記者,他們將緊扣目標,再鼓干勁、再添措施、再抓落實,通過制定完善今年脫貧計劃、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更多爭取項目支持、主動開展“交友結對”幫困活動、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抓牢基層“兩委”主導作用,為全村徹底拔掉“窮根”做出不懈努力。